浅谈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015-05-30高艳萍
高艳萍
摘 要:幼儿园五个领域中,艺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成长。节奏在音乐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反映出幼儿不同的音乐情绪,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节奏;组织与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其中,艺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艺术教育都应该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成长。其中,节奏在音乐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大小、能力差异的不同特点,采用简单而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阶段性的训练。
一、体验感知阶段
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爱好,是把音乐的魅力传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对音的高低没有概念,但对节奏感较强的音乐特别敏感,他们喜欢对一首歌反复唱。例如:幼儿在听到《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就会情不自禁地拍手或者摇晃身子。所以,这一阶段幼儿的学习重点就是对节奏的体验与感知。根据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1.重视欣赏、音画合一是音乐中听觉的艺术。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把聆听音乐作为重中之重,音乐欣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很难集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获取身心愉快的情感体验,就成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积极模仿、体验、创编动作。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音乐的感知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选曲要贴近幼儿生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自己体验,根据自己的感受创编动作。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拍手、点头、手腕花等一系列动作来表现音乐,体验节奏感。教师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有效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
二、系统的感知、训练阶段
针对中班幼儿爱唱爱跳、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幼儿对节奏快慢、强弱的感知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教师添加系统的音乐知识训练,将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1.认知训练——奠定基础。在小班的训练中,幼儿对音乐循环反复的强弱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中班幼儿的训练中,要进一步丰富幼兒的乐理知识。幼儿在认识音符时可能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例如:全音符可以用小鸡叫“叽叽叽叽”来表示,二分音符可以用小狗的叫声“汪汪”来表示,四分音符可以用小猫的叫声“喵”来表示。这样原来比较难以认知的节奏,就变成“语言化的节奏型”。这样幼儿既理解了音符所表达的意义,还加深了对节奏的认识。
2.组合训练——灵活多变。幼儿对各种组合音符的认识是幼儿对节奏更深一层的学习。这种对音符组合变化的认识对幼儿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幼儿较熟悉的歌曲,以游戏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节奏的组合练习。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幼儿区别歌曲中不同的音符和时值的长短,而且能使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对节奏的强弱、快慢作出准确的表现。
三、实践与锻炼阶段
通过节奏的组合练习,大班的幼儿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的强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有了一定的表现力。这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发挥在音乐中的潜能,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对幼儿的大胆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现技巧。
1.音乐活动——学以所用。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发挥已有的节奏知识技能。例如:在教幼儿识谱的环节中,在相对应的音符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圈画自己懂的符号加以提示。这样,不但可以照顾不同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够理解、掌握新学的歌曲,体会节奏活动的乐趣,还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兴趣,挖掘潜能。通过节奏练习后,幼儿对音乐的情绪,节奏的强弱、快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别,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对音乐感兴趣的幼儿,在音乐方面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比如,可以让幼儿参加社会上钢琴、二胡、扬琴、合唱团等学习班,使幼儿在音乐方面得到专业化、正规化、系统化的训练。
总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节奏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促进其身心发展,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