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

2015-05-30李国义

大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

李国义

[摘 要]评价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的前提是要有科学合理的标准,标准不适当,就不可能准确地评价教学质量。但是在实践中,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比较模糊。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可分为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其中,直接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形式标准可以设立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等五个考察点。内容标准可以设立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等五个考察点。间接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以上标准中,对知识准确性的判断难度最大,只有与课程相关学科的专家才有资格对知识准确性做出判断。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过程 质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04-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高校内部均实行了三级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学校层面的督导专家评教、内部院(系)督导专家评教、学生评教。评教的前提是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没有标准,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缺少依据;有标准但标准不适当,也不可能准确地评价教学质量。各校均制定有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但标准比较简炼,不够细化和全面,并且在标准应用过程中,评价者对标准的把握尚存争议。另外,教学形式方面的标准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比教学内容方面的标准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国内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的高水平研究文献较少。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例如,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利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3]、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4]、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5]等。以上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阐述的标准仍不全面,并且在某些方面意见不一。本文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构成进行全面梳理,进而提出制定和推行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对策。

二、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从课前准备开始直到期末考试成绩登记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课前准备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外指导环节、考试环节。狭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指课堂讲授环节,即从教师进入教室走上讲台开始,到教师下课走出教室为止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本文取其狭义。某一学期某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间断的连续过程,一般以两节课或者3节课为一个单元。此处所称课堂教学不包括实验室教学,也不包括学术讲座。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包括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直接标准是指直接反映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的标准;间接标准是指通过听课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表达的任课教师授课质量标准。因此,可以从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两个角度来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就相应地产生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二者互相联系。

(一)直接评价标准

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评价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

形式标准可以设立五个考察点,即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

身体语言应该恰当。恰当的身体语言应该符合五个要求:目视前方,不能看天花板、窗外、脚下;目光发散,不能盯住一名学生看;手势灵活、恰到好处,不能两手不动,也不能动作幅度太大;要在讲台上适度走动,不能趴在讲桌上;教师表情要自然,教态端正,一般情况下微笑示人,不能太呆板、沉闷。

发音应该符合标准。这包括五项指标,即语速、语音、语调、语流、吐字。语速应该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以学生感受为准。语音可以高,但不能低,语音高度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够听到为准。语调应该抑扬顿挫,不能把人讲睡着了。语流应该顺畅,语言流利,不能结结巴巴。吐字应该清晰,不能让听众听不清说什么。另外,不能念错字。

内容表达形式应该合格。表达质量有三项指标,即生动性、通俗性、熟练性。生动性是指用令人兴奋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语言具有煽动力和感染力。通俗性是指让学生听明白。熟练性是指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而不是照稿念。

板书形式应该规范。这有三项指标,即板书字体、板书设计、题目排列。板书字体应该达到让学生看清楚的程度,而不能太潦草难以辨认。板书设计应该合理,既充分利用空间,又显得整洁不乱。板书内容先后排列应该符合逻辑。

教法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技巧、艺术、方案、办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实物展示法等。

形式标准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比较直观。形式标准还可以通用,即使教学质量评价专家不通晓被评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也可以从形式上进行评价。

内容标准可以设立五个考察点,即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

知识准确性最为重要,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知识错误,则形式越好,危害越大。有些知识准确与否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社会科学有很多内容难以辨别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使得知识准确性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难点。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允许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GDP理论对我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均产生严重的误导。至今,人们依然崇拜“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网络上、官方报告中充斥着“投资拉动经济”、“刺激消费”、“拉动消费”、“刺激需求”、“扩大需求”、“房地产拉动经济”、“稳定出口”等GDP术语。GDP论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思想毒品,要转变唯GDP的思想观念谈何容易。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需要教学管理者的学术水平高于普通教师。学院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讨论和标准界定,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专家对同行评价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准确性上,让教师的思想观点在原则的笼子内自由飞翔。

逻辑严密性要求教师思路清晰,正确把握和表达教学内容的内在因果关系。例如,教师在讲授“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时,首先应阐述基本理论,强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促使股价普遍性下跌,属于股市中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利空性质。同时还指出:不能认为“只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股价指数就必然应声下跌”。在现实中,有时我们会看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信息公布之后,股价指数不跌反涨,但这不意味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信息的利空性质被改变,也不意味着理论脱离实际。然后进一步分析,股价不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很多,有利空因素,有利多因素;股价上涨还是下跌,取决于利空因素与利多因素何者对股市的影响更大,如果利多因素的正面影响力超过了提高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力,股价就会上升。二是预期心理的影响。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信息被提前通过小道消息透露出去,股市价格以下跌做出提前反应,而等利空信息公布之后,“靴子已经落地”,投资者反而情绪稳定,敢于做多。换言之,股市已经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信息进行了提前反应,一旦信息被公布,其冲击力已经衰减。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这种反常现象的内在逻辑。

层次清晰性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明显和合理的层次。在板书表现形式上,通常将第一层次用“一”、“二”来表达,第二层次用“(一)”、“(二)”来表达,第三层次用“1”、“2”来表达,第四层次用“(1)”、“(2)”来表达,第五层次用“①”、“②”来表达。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内容本身的层次性。例如,讲金融改革趋势时,讲“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假设这是第一层次。一般教师的讲授内容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迹象(如领导讲话、国家文件、学者分析等)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的水平更高一些,就可以深入一个层次,即第二层次,分析为什么要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至少要讲清楚三个原因:一是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风险加大;二是民营银行的兴起,国家承担民营银行损失没有合理性;三是银行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包揽不起银行破产损失。如果再深入一层,即第三层次,就是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为什么要鼓励民营银行发展,为什么会允许成立那么多的银行。这样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层次就显得非常清晰了。至于教师能讲到第几层次,就看教师平时的思考程度和“内秀”了。

详略适度性要求教师掌握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要讲透,对于非重点难点要讲得简略一点,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学。

信息丰富性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给学生的有用信息的含量,俗称“含金量”。信息丰富性强要同时满足以下要求:教师提供的信息是多数学生在本堂课之前不曾知晓的;信息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准确无误的;信息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数据、原理、知识、方法等;信息是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信息对学生能产生正能量。

(二)间接评价标准

间接评价标准是指通过教师授课行为之外的参照指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该类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因素。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按照毛泽东阐述的认识论和矛盾论观点,学生自身才是决定其学习质量高低的内因,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其学习质量高低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核,既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途径,也是检验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途径。

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大指标,一是校内检验指标,二是社会检验指标。

校内检验指标又分为形式指标与实质指标。形式指标包括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听课率。出勤率是指学生到课堂现场的时间与课程总学时的比率。听课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课的时间与课程总学时的比率。从理论上说,不听教师讲课而是靠自学也能成才。但是从学习效率看,正常情况下或称一般规律是听教师授课的效率高于自学的效率。实质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项是对课堂提问回答的正确率;第二项是作业质量;第三项是期中考试成绩或平时测验成绩;第四项是期末考试成绩;第五项是实验室实验成绩;第六项是毕业论文成绩;第七项是参加知识竞赛和能力竞赛的成绩。其中第一至第四项指标的针对性较强,具体反映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五项至第七项带有综合性,反映的是所有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社会检验指标主要是就业状况和发展状况,它反映了一所学校某一专业所有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就业状况包括是否就业、在何种岗位就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如果与专业基本一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质量与教学质量,但是决定就业状况的因素有很多,不能认为就业岗位与专业不一致就表明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一定差。发展状况是指学生的存在价值是否与时间长度呈现正相关。存在价值表现为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影响力,例如通常认为高级经济师对单位的影响力大于经济师,分行行长对本行的影响力大于分行部门经理的影响力。虽然可以把就业状况与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参考指标,但是没有必要因就业率低于某位数而通过行政措施取消某一专业的招生资格。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专业,通过学生的选择来淘汰专业。也不宜将学生薪酬作为考量教学质量的指标,因为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给任课教师评分与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口碑。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可分为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其中,直接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形式标准可以设立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等五个考察点。内容标准可以设立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等五个考察点。间接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以上标准中,对知识准确性的判断难度最大,只有与课程相关学科的专家才有资格对知识准确性做出判断。事实上,同行专家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各高校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推行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

一是由各高校二级学院下设的教研室或者课程小组制定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直接评价授课内容的标准。内容标准不固定,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其内容评价标准往往带有时代特征。内容标准难以跨学科统一,所以必须“一课一标”,体现差异性,并允许各校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标准需要专家认定,所以适合于采用教研室或课程组讨论决定的方式制定标准。

二是由各高校制定全校统一的直接评价标准中的形式标准,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高等教育界统一的直接形式标准。形式标准比较直观,又可跨学科通用,受专业限制较少,所以形式标准本身可以标准化或称格式化。形式标准比较稳定,可以多年保持不变。形式标准虽然统一,但是在正式公布实施之前还需要由广大教师进行讨论,统一认识。例如何为互动,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三是摆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要辩证分析学生与教师各自的作用,实事求是,分清学生与教师各自在教学质量中的责任,使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在科学、公平的基础上。

四是合理使用间接评价标准,提高间接评价标准的优化程度。应取消学生给任课教师评分的做法,改为由任课教师主动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不记名)。这既可让教师放手加强课堂管理,又能让教师知晓自己哪些方面有不足,如何改进、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广“小班授课”,有利于教师精细化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中的作用。如果不得不进行大班授课,则不宜对教师批改作业做出硬性要求。期末考试应该尽量选择开卷,试题与开卷形式相对应,增加理解型试题。应该降低就业率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不再将其作为下达招生指标的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77-180.

[2] 刘春花.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21-23.

[3] 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35-41.

[4] 邓启华.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J].教学与管理,1992(4):57-58.

[5] 付明.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J].经济师,2010(5):133-134.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