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文化素养
2015-05-30汤华
汤华
【摘 要】在考试成绩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多的为了追求高分而服务,高中语文教学趋向于模式化和固定化,随着教学的进行,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学生只能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匮乏,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语文文化素养的匮乏。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兴趣 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68
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概念,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一个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较高的语文文化素养,热爱语文,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语文。
语文文化素养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收获,作为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语文文化素养有益于学生优秀品性的形成,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语文素养就是一种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觉得没用,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带来收获的东西。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语文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语文素养的培育者”。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认识语文,培养兴趣
语文在很多同学眼里是枯燥而无味的,因为它只有语言和文字;它十分单调,因为它只能被记忆和写作;它不像数学一样有趣,因为它可能永远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是许多同学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原因,但是这恰好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语文的单调正好造就了它的自由、多变,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最初的甲骨文,这些刻在兽骨石壁上的文字记录下了祖先的生活,正因为有这些文字,我们才得以知晓人类的过去。语言文字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它的不同组合表达的意义却是无限的。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即是语言,写下来即是文字。这就是语文,它有着可以包括一切的魅力。
二、学习语文知识
有很多同学对基础知识并不重视,我们要及时纠正同学们的这种观念。语文基础知识不仅是考试内容,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最直观体现。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乱用词语的现象,甚至一些公众人物也难以避免,闹出不少笑话。其中最出名的如陈水扁乱用成语“罄竹难书”形容义工的善行,他本想夸赞义工的善举之多,却不知“罄竹难书”本是一个形容罪行之多的词,实在是一个大笑话。教学中多举一些这样的现实的例子,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语文素养的根基,打好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才能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包括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段落篇章结构知识、常用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同学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语文,语文知识的教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字词音形义的知识、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段落篇章结构知识、常用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这四方面的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记忆”。对此,要以教材为本,根据教材的安排一步一步的学习。但是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依然很薄弱,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要在小学、初中阶段,那么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并且督促同学们记忆,补充的知识不宜多而杂,主要以易错易混淆的知识为主。例如基础字词音形义,我们主要采用对照列举的方式,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从字面意思看,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一个事件很可怕,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两个词大有差别,它们的差别就在“骇”和“耸”两个字的意思上。“骇”意思是使人受到惊吓、感到震惊或惊讶,“骇人听闻”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件事使听到的人感到吃惊害怕,我们可以说“发生在我国的十大骇人听闻的谋杀案”;“耸”意思是人故意编造或夸大、惊动,“耸人听闻”意思是故意编造或夸大事实,使人感到害怕、震惊,可以组句为“他总是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话”,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经常使用错误,主要误区在把“耸人听闻”当作“骇人听闻”,混淆词义,不仅影响考试,在生活中也会产生误解。由此可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清楚明了的区分混淆字的相似及不同,帮助同学们记忆。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取许多灵活的方式,让同学们易于接受和理解。
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的教学重点在“练习”,让同学们多读、多写,多读优秀作品,多写自我思想。读书的内容除了课本内容,我们可以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同学们有书可读。如今的文学作品鱼龙混杂,其中的精品甚少,真正能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作品则是少之又少,我们要让同学们学会辨别,学会思考,汲取有营养的部分,树立正确的观念。写作训练要摆脱“强迫”的方式,以鼓励、辅导为主。鼓励同学们表达自我,不一定要写作的规范,语言文辞多么华丽,但务求“真”,因为思想是一篇文章的中心,辞藻技巧只是修饰,缺少思想的文章是空洞的,当我们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三、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好习惯
我们除了要督促学生学,也要让学生明白学要有方。学习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于是否适合自己,我们要鼓励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文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题过程,语文学习方法也就是积累知识的方法,怎么样能记住知识就是我们所要探求的。
我们可以让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有的同学喜欢写,有的同学喜欢读,可以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尝试不同的方法,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于“勤”,要教导学生勤于发现、勤于记录、勤于写作、勤于阅读,书山有路勤为径,语文学习更应如此。
四、关注人文情怀,培养思维能力
人文情怀和思维能力的养成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的环节,因为人始终是一个社会人,学习也是为了生活服务,教学更不能与社会现实脱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更能让同学们直面现实问题,更好的适应社会。
语文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因为它是深厚而且宽泛的,笔者在本文中所谈及的也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课改的进行,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要找到有效的掌握方法,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