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高校动漫美学教育与文化创业互动的思考

2015-05-30丘星星黄丽丽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闽台互动

丘星星 黄丽丽

摘要:大数据时代由新媒体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迅速推广,在中国文化产业的“文化转变”过程中,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中国设计”,动漫形式作为新媒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大内容,也是创造兆亿经济产业的主体之一。因此,动漫美学教育的综合知识重构成为创意产业教育必需跟进的内容。

动漫创意审美教育引导及影响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业者面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要做出正面贡献,闽台高校应该肩负起以传播中华文化审美教育为创业导向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闽台 动漫美学教育 文化创业 互动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主席最近针对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文献综述中多次提到的首要关键词,亦是专业院校动漫美学教育与文化创业的基本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进 '在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近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是代表着中国新经济稳健发展的热词,涌动着文化创新产业的活力,改革创新创业成果为两岸民生带来空前利好的同时,也让闽台高校动漫美学教育与创业导向产生了新的思考。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内容概述

早在1997年,英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宣布了极具后工业化色彩的“创意产业政策”后,“立刻掀起一股以文化作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主轴的风潮。一时之间各国群起仿效……”

2001年,中国大陆正式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国“十五规划纲要”,拟作为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台湾则于2002年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试图将注重美学表意的创意思维纳入产业体系,以期让台湾文化产业迈向另一个高峰。

显然,这种由商业、科技、艺术文化的结合创新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已是全球的趋势,只是各国政策适用的词汇略有不同:英国、澳门、香港,新西兰等地称其为“创意产业”;欧陆诸国以及中国大陆则称为“文化产业”;台湾综合两者之词意,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美国更为具体的喻此为“智慧版权产业”;日本更宽泛指为“内容产业”。

2005年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产业的背景报告(Backgrounder on Culture Industries),将词意定义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几乎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名词,之后“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成为两岸专业人士的共识。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定义沿用英国的内容:“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诸如设计、电影、音乐、广告、动画、电玩游戏等,这些具备高附加值的创意和高流通特点的活动形式,都属于该范畴。

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富性,学科交叉门类复杂,与之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也成为一个超常跨界的学科领域(inter-disciplinary)。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创意美学教育内容和运作模式,因为不同地域的创意产业发展都将受限于所处地缘环境、经济、文化教育资源,以及民众对当代体验经济模式的认同与否,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创业导向。

二、动漫美学教育增进文化创业的附加值

中国的文化产业,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created in China),动漫作为新媒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大内容,是创造兆亿经济产业的主体之一。动漫美学教育的知识重构成为创意产业教育必需跟进的内容。

动漫美学的教育学科主要包含漫画、插画、动画漫画、动画、游戏、微小说(剧本或文本)、微电影、手办等周边产品及相关衍生内容,还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俗风情、数字技术美学、全介质材料及其工艺美学等。

大数据时代,由新媒体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在全球迅速推广,源于它以所需的共享经验为思考,超越了技术模式的纯粹性,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创意创造过程。动漫美学教育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内容的重中之重,以其独特审美的创意高流通方式,开拓两岸动漫美学教育与文化创业的互动发展空间,近年来,闽台高校在转变动漫美学教育知识重构中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坚持中华传统审美伦理的评价标准

“华人文化、习惯和语言都具有独特性,因此在设计方面有不同的考量与挑战。”旅美台湾互动设计教育家叶谨睿先生曾深有感触地撰文分析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下设计美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台湾著名动画家蔡志忠认为:“动画作品所具有的传世价值在于动漫美学对于国民生活的价值。”可见审美教育意义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之深远。

蔡志忠早在五十年前就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八年前开办动画公司制作动画,用漫画手法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优良作品,他的“漫画中国思想系列”中的不少篇章被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列入高中、大学的教科书。他通过幽默、诙谐、夸张、动人的形象塑造的美学方式传播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特征的中国思想,影响了几代学子,并提出了正确的动漫创业教育导向。

中华文化道德伦理作为核心的动漫创意审美评价标准,在台湾高校的文创产业教育中提供了可行的范例。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第15届毕业生廖福彬(笔名几米)是众口皆碑的漫画绘本《几米》的原创者。十余年来,他总是用敏锐细腻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用画笔引领每一位读者看到并相信世间还有那么多的美与善,开创了一种符合成人审美要求的“童话绘本”,《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微笑的鱼》等,数十件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几米》的故事情节绘本,宣扬了励志勤勉、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部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心理细节的漫画,后改编为二维动画片,深受两岸青少年喜爱。

2007年,根据福建民间传说中的海上守护女神妈祖的故事,台湾中华卡通制作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集团联合影视公司合作摄制的数字动画片《海的传说---妈祖》在两岸热播,好评如潮。后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行,分国语、闽南语版在台湾各地区上映,在大陆地区入选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并获奖。

动漫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独特的华语审美教育互动方式,通过两岸数字媒介、互联网络、物流服务等新型业态,提供一站式高流通的创业机制,向世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之国粹,增强全球华人华侨热爱祖国的凝聚力。

诚然,动漫影像创意审美教育引导及影响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业者面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要做出正面的贡献,两岸高校应该肩负起以传播中华文化审美教育为创业导向的社会责任。

(二)汲取中华经典动画菁华,夯实创业教育基础

动漫创意文化作为一种具备全领域审美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借助高新技术手段通过各类产品形式传达表述的同时产生有效性的社会效益,成为新兴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漫画、游戏及周边产品与新媒体的交互作用经由互联网的传播,在开发创意经济的同时带动相关传统产业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催化剂,为两岸学子提供了丰富而充满挑战的文化创业机遇。

追溯上世纪五十年代,不少反映中华传统美学伦理的动画片,在我国各地城乡上映,许多形象生动且极富感染力的个性化人设、场景、情节整整影响了几代国人,例如《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或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及多个国际电影节荣誉)、《大闹天空》《路边新事》《没头脑与不高兴》《三毛流浪记》《雪孩子》《猴子捞月》《牧笛》等,这些具有中华传统美学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通过当时有限的技术手段向观众传播了鲜明的是非观,热爱祖国、勤勉向上、不屈不挠的动画偶像精神成为艺术审美教育的主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可见通过动漫创意传达出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文化创业的正确导向产生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为此,台湾动画家蔡志忠深有同感:“早期中国动画片《大闹天空》《三个和尚没水喝》《小蝌蚪找妈妈》《鹬蚌相争》《牧笛》已经被列为动画的经典了。”

近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动漫角色、场景乃至情节成为了两岸学习产业、娱乐产业、电子商务及信息产业拓展市场的品牌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卡通造型、公仔偶像带动了动漫周边产品的发展,不少偶动画通过继承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的原材料质感创造了富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的盎然情趣,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这些寓教于乐的动漫文创产品在高流通的过程中,为民众创新了高品质的审美生活,提升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民族亲和力。

显然,这是多年来两岸致力通过对中华文化经典传播媒介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有着草根性的认同,把中国文化经典故事、民间传说作为创业教育立意的核心价值,成为蔡志忠等一代台湾动画人所坚持的原则。

2005年,蔡志忠与中央电视台、亚洲台动画联合制作的《禅说》取得巨大成功,打开了大陆市场,蔡志忠希望通过“禅”这门生活的智慧与艺术,把感情与理智融合起来,让观众通过观赏画中的人物,品味其中的禅趣,体会中华经典文化“禅”的审美境界。

2015年2月,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福建师大美院选送的动漫绘本《渔盆梦游》荣获设计作品专业组一等奖;2014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动画展区,由福建一家民营企业选送的动画作品《孟姜女》荣获一等奖,组创人员均为近年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浩瀚的中华历史文化经典中跋涉,根据创意主题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动画角色,为近年来在校生对动画创意的困惑指出了一条可行之径。

在高校动漫美学教育中,根据文创产业形式特点与时俱进、合理汲取中华经典动画美学教育的创意表现手法,在文本分镜设计、角色塑造、场景渲染等环节,借助高新技术、数字媒介的先进性,对提高学生的创业境界和审美想象起着质的飞跃的作用。

正如被誉为台湾卡通之父的赵泽修先生所言:“无论是台湾或是大陆,能借助卡通片,把纯中国色彩的故事及中国人的幽默感表达于动态的画面,使国产卡通受到世界人士的欣赏和认识。”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5]”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闽台高校应对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内容进行知识结构性的调整,利用地缘环境、经济文化教育资源,注重开展动漫审美教育与文化创业的合作办学,为两岸文化改革创新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项目来源: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 B120;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AO09077S )

参考文献:

[1]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上)[N].人民日报,2014年8月5日头版.

[2]李天铎编著.文化创意产业读本[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2013.

[3]习近平文献综述[Z].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2015年1月27日.

猜你喜欢

闽台互动
闽台传统民居习俗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闽台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