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中看中西方皇家园林的异同

2015-05-30李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颐和园比较

摘 要: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华文明长期积累的结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园林艺术讲求几何组织,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中西方造园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注重自然美,而后者注重人工美。将中西两座皇家园林进行比较分析,更好地了解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利于借鉴其他国家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推动我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西园林;颐和园;凡尔赛宫苑;比较

一、概述

园林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由于各自所处的地域和环境不同,加之影响园林修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园林形态。因此,在对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园林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之前,需要先了解两座园林的背景。

(一)颐和园的形成背景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规模极其宏大,总共占地293公顷,昆明湖和万寿山是其主要构成部分。颐和园吸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园中有大小院落20余处,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颐和园集结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基本框架由昆明湖、万寿山构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遵从了传统的规律和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二)凡尔赛宫苑的形成背景

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了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凡尔赛宫苑占地111公顷,坐西朝东,中轴线长达3公里,决定着整个园林的布局,大小道路加之花草、水池、喷泉、柱廊等组成几何图案,被称为“跑马者的花园”。在主轴线上依次布置了水花坛、拉东娜喷泉、国王林荫道、阿波罗喷泉、十字形大水渠等一系列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景观。轴线两侧分布的小园林是整个园林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各个小园林主题不同、形式各异,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大园林的亲切氛围,也是园林统一中求变化的一种手法。

二、中西园林造园艺术比较分析

(一)自然、曲折与整齐、对称

1.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曲折

白居易有诗云:“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描绘的景象气韵生动,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和曲折的造园思想。“曲折”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园林道路中,一反宽畅、简便、捷达等常规,经常是宽窄多变,曲折有致,追求、迂回、幽深的变化,使园林道路成为导景、观景、品景、赏景的媒介。“曲径通幽”是对中国园林道路的准确描述,既是模仿自然形态的手法,也是通向“幽”“深”的审美境界的重要手段。

2.西方传统园林的整齐、对称

西方古典园林“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突出人的力量,园林中到处都呈现出对称、规则的几何形,通过突出精确的数量关系,体现形式美。因此西方园林从整体布局到局部安排上都是整齐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凡尔赛宫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齐的美。草坪被修剪得如地毯一般规整,路旁的树木被修剪成统一的圆形,等距地排列着,像绿色的雕塑。园林中自西向东延伸,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等,都围绕中轴线依次呈现,讲求绝对的对称。一切都是理性主义的,体现了人是万物之灵长的思想。

(二)意境美与形式美

1.中国传统园林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而文人、画家的介入又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他们将自身特有的审美情趣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会贯通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因而中国园林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因对自然进行大胆地概括、抽象而获得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造园过程中,从立意构思到具体的技法,都能体现出绘画的创造理念和表现技法。

2.西方传统园林自由奔放的形式美

西方人的审美基础是认识论,他们认为自然美本身就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达到理想中的完美境界,依靠某种理念和手段去提升自然美,逐渐形成了形式美。西方园林中的均衡布局、几何图案构图以及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西方人对形式美的追求。将一棵棵树木经过有规则的数比、等比排列后,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这种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然后通过变化促使园林产生形式美。

三、中西园林构成要素分析

(一)建筑

在中国园林中,建筑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颐和园中除了极个别的因为政治原因修建的建筑之外,其他的建筑物体量都不是很大。园中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手法,运用木结构体系,以人工构筑的鲜明形象使它突出于山水植物组成的自然环境,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景观要素。颐和园的建筑在造型上景致宜人,无论是线条、轮廓、形体,还是色彩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风格。园林建筑作为主要的观景点,同时也是被观赏的对象,通过不同屋顶形式之间的组合,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目的。

凡尔赛宫苑中的建筑是宫苑的主体,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就必须以建筑为统率。而园林部分仅仅是建筑的一个延续。从建筑里衍生出来的主轴线不仅左右园林的布局,甚至整个园林都是以建筑设计的原则来设计的。花坛、水池、道路、喷泉等造园要素都要按照建筑的轴线来依次布置,把树木、花卉都布置成几何图案,甚至把树木的树冠都修剪成几何形体。园林建筑统治着整个园林的布局,把园林艺术当成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延续。

(二)理水

水,从古至今,都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苑的园林构图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法两国的造园理念、思想文化和审美意识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两国的园林设计中对水的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颐和园中追求的是水体的自然形态,而不强调水体的几何形式,水域边沿自然延伸,若断若续、曲折婉转、似尽无尽,这些水体通过人工手段改造之后,少了一些原有自然形态的散漫芜杂,多了几分自然天成的蜿蜒神韵。

凡尔赛宫苑中的水景面积也有50多公顷,虽然面积也十分庞大,但与颐和园的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凡尔赛宫苑中的水景采用规则对称的形式来演绎气势恢弘的气氛。几何形的构图加上轴线对称的处理,运河、水池、喷泉等水体形式都规则对称布置,显示出浓厚的人工趣味。

(三)植物配置

在中国园林的景观环境中,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颐和园以自然山水景观取胜,对于植物的配置自然是非常的重视。它们的配置从景观效果出发,注重其色彩变化和空间的层次感,以求得与叠山、理水相统一的风格。种植时充分结合不同的地段特点,针对不同自然地形采取不同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植物轮廓追求高低错落、上下起伏、前后掩映,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同时考虑园林四季景色的变化,合理进行植物的种植,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观赏美景的需求。

凡尔赛宫苑植物景观的比例也非常之大,造园要素都必须依附于主题轴线而存在,植物都呈现一种修剪过的自然,各种几何形状,同几何形的水体景观一样排列在主轴线的两侧。通过对自然的修剪,体现人定胜天的人工美。园中植物规则呈几何形态,造景配置方式完全采用规则式的。在平面上,园林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沿轴线两侧对称布置,草坪和花坛也被分割成对称的几何形状;在立面上,植物被修剪成各种规则式的造型,作为建筑要素来处理。但在远离轴线的小园林园中,为了增添一份随性、自由的气氛,许多树木被修剪成各种动物、鸟兽的形状,有的树木被修剪成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情景。

(四)牌匾、楹联、雕塑

中国园林更多地涉及到文化思想的层面,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书画墨迹,使园林艺术得到升华,把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蕴含哲理发人深思,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也能够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凡尔赛宫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法就是雕塑艺术。它不仅用于花园中住宅的装饰,还常常与喷泉结合,或是独立地布置在花园中。雕塑形象美的点缀与园林艺术巧地结合,确实给西方园林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四、结语

一直以来,园林都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作为世界园林文化体系中的代表,中国和法国园林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比拟的。通过比较分析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苑的园林艺术,我们全面地了解了两座皇家园林的艺术特征,进而对中国和法国古典园林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比较研究,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园林文化,并且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他国的园林形式,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园林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于辉.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研究[J].华中建筑,2012,(19).

[2]冷平生.浅析颐和园琉璃勾头纹饰的演变[J].中国文化遗产,2001,(32).

[3]汪菊渊.2006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会议论文].2006年

[4]陈志华.外国园林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2-88.

[5]许丽,中西园林艺术比较——中西园林艺术观念与手法比较分析[学位论文]﹒2009

[6]祁素萍,宋淑梅.中国古典园林各阶段发展述要[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04):322-325.

[7]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2003(11).

[8]刘滨谊.图解人类景观[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2006.1

[9]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0]吴家骅,朱淳.环境艺术设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佳,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颐和园比较
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颐和园中的『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导游词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