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任职教育特点 持续深化任职教育工作

2015-05-30苏宪程唐小丰薛惠珍

继续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信息环境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苏宪程 唐小丰 薛惠珍

摘 要:任职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质、特性,深化任职教育工作,摒弃学历教育的传统思维观念,深刻掌握任职教育的自身规律,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根据系统科学理念从单元到体系,树立系统方法论;根据实际需求牵引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任职教员角色转换;根据岗位指向从知识到能力,突出任职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角色;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学历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样,相对于整体的任职教育而言,军队任职教育具有军事特质、军事特点。军队任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围绕军队干部“担任职务”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开展的教育,即岗位任职能力教育。这是任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任职教育是一种技能补训和知识拓展的继续教育。这是由教育对象任职上的目的指向性所决定的;第三,任职教育是一种心智提升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想在任职教育工作中有所建树,就需要在充分掌握任职教育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军队任职教育特质和特点,在实践中遵从规律、把握特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断深化任职教育工作。

一、从单元到体系,系统分析任职教育规律特点

任职教育各业务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必须影响和间接的关联。分析任职教育规律,把握任职教育特点就需要树立系统的方法论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军队任职教育,掌握其协同性、稳定性、广延性等特征,有利用于深化任职教育工作、加强岗位能力建设、提升任职教育效益、加强综合素质。

(一)任职教育具有协同性,要掌握任职教育全员参与的特点

协同性就是功能单元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共利。任职教育工作需要教学组织的多部门协同共赢,这一规律特点也属于系统的自组织现象。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外部世界的表现则是“相对静止”。同样在组织工作中“无序是绝对的,有序是相对的”,但表现则是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对有序的”。在任职教育工作中也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相互矛盾、不合拍、不协调的工作,这些相互冲突的工作造成了组织的“无序”,但是从整体角度和发展的角度上看,组织各业务单位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协调共利,这是任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组织协同性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特性,有利于院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生长教育实施中,教学过程一般由院校训练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政治(干部)部门一般只是在学员毕业这一环节上介入;后勤部门一般不介入教学组织过程;各基层教学单位(特别是专业教研室)只要按照训练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安排教学力量就可以了。任职培训则不同,由于受训干部住宿、伙食、车辆保障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后勤部门基本上要全程介入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训练部门的教学安排则必须征得上级机关或基层部队以及基层教学单位的意见;基层教学单位则成为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的主体。所以,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充分协同来组织实施,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

(二)任职教育具有稳定性,要辩证地看待其平稳和突变特点

任职教育的稳定性说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建设中不能不顾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学内容与任职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关系,部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平稳的,任职教育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是相对稳定的,即为满足相对稳定的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也设置课程,准备教学。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在军事装备运用上的不断更新、军事理论以及后勤改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国际政治和军事环境领域的不断变化等,使得教学内容对同一个专业在不同承训时间的班次上,也必须立足于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提炼的新理论而适时做出更新。此外,诚如上述,在同一个专业培训班次上,受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有所差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也要适应这种差异做出相应变更和调整。同时,也必须看到,任职教育必须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其实施往往是上级机关依据部队现实的任职需求,给相应院校下达培训任务;也有的班次是上级某一业务机关,甚至是某一基层部队就特定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需求等委托院校实施培训。对上级机关或者基层部队而言,一般要列入年度计划,但对院校而言则应当是随时接受任务随时实施培训。

(三)任职教育具有广延性,要以长远的眼光审视研究

教学评判的广延性价值规律体现的是教学效果与培训目标之间的评判关系。认识到这一规律,有利于对院校任职教育效果做出客观、有益的正确评判。之所以存在这一规律是因为,就像教育学所揭示和实践证明的那样,院校教育不可能承担起部队需求的全部内容。所以,虽然任职教育突出强调培训内容的实践性或实用性,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只能回归到工作实践中去消化、掌握和提升。这样,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是否真正提升了受训人员的思维方式、知识视野和工作能力,而不是以当下就“会干”的考试成绩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惟一评判标准。这一规律还意味着,任职教育只能是开放式教育。院校培训要延伸到部队、追踪到部队,适时了解部队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受训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任职教育中的受训人员都是具有一定工作阅历和生活经验的“成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培养任职教育学员提炼实践经验往往比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具实践指导意义。所以,任职教育中的教学实施,应当充分允许受训人员有思辨性讨论,有不同的思考结论,立足长远培养受训人员综合素质。

二、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任职教员角色转换

如何自觉地适应向任职教育转轨的需求,从院校学历教育教员的角色转变到任职教育教员的角色上来,这是准确把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特点规律的基本出发点。任职教育教员的角色和素质的科学定位要求自觉实行以下三个转变。

(一)从院校型、学科式教员向实践型、应用式教员转换

所谓院校型、学科式教员主要是指教员着眼于院校学科建设需求,遵循专业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跟踪专业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沿,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任职教育教学,主要不是着眼于院校专业学科建设长远建设的发展需要,而是着眼于当前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不是从学科教学的原理出发,而是从当前部队任职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当前部队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原有的教科书是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的。从事任职教育的教员,必须把教科书的一般原理,上升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任职教育教员要跟踪部队任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创新和教学实践创新。因此,部队官兵任职的实践型和应用式,是任职教育教员角色定位的最鲜明特征。只有突出这一鲜明特点,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任职教学的创新。

(二)从稳定型、程序式教员向动态型、应急式教员转换

任职教育教员的第二个角色定位,就是由原来稳定型、程序式教员,转变为动态型、应急式教员。原来稳定型、程序式教员,主要表现为教员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等,都是稳定型、程序式的教学活动。而现在的任职教育教员的教学往往都是带有临时性、动态型、应急式的教学任务;与此相适应的任职教员的角色定位,也是动态型、应急式教员。部队干部任职需求的动态性和应变性特点,决定了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动态性和应急性,也由此赋予任职教育教员角色的动态性和应急性。因此,只有着眼于任职教育教员动态性和应急性角色的特点,任职教育才能更好地贴近部队建设实际、贴近新军事变革的现实需求。

(三)从学历型、阐述式教员向生长型、创新式教员转换

原来学历型、阐述式教员,主要是依据学历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点,教会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学员能否获得毕业的学历证书,是检验教员教学水平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标志。既有成型有效的基本标准,又有成型有效的基本办法。而任职教育则是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满足部队干部胜任现职和晋升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满足当前部队创新实践的迫切需要。任职教育教员的教学实践,着重教会学员现实生长的技能和创新的技能。这生长性和创新性,是任职教育教员角色的显著特点。任职教育教员是否具有生长性和创新性,是检验任职教育教员是否合格、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这种角色的科学换位,才能承担起任职教育教员的职责使命。

三、从知识到能力,突出任职教学模式转变

任职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双向式的互动教学,是对教员学员知识与能力双向提高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双方不能有效互动的转变,就会使研讨式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找准差距所在,以“问题为桥梁”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的转变。在教学中发挥对学员启发、引导、激励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由学科为主向岗位为主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更新思想教学理念。军事变革要求任职教育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变,着眼战争需要,瞄准岗位需求,使任职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培训。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克服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线性延伸的片面认识,转变教学理念,从注重学科教育、系统教育转变为解决现实岗位需求;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转变为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转换教学思想,不但需要聚焦实践工作中普遍出现、反复出现的老问题,还需要集中精力,着力关注新时期、新变革条件下,任职岗位实际中的新问题,由问题推动教学。在任职教学中,学员所面临的问题是不断翻新、复杂多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就需要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素质。创新思维素质也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素质,才能使学员从容应对、妥善解决今后任职岗位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作为任职教学的重要组织者,教员在任职教学中也不可能拘泥于固有的模式、不可一味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此,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新战法、新矛盾,必须加强创新思维素质才能胜任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与学员双方创新思维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不断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从而进一步适应未来岗位的现实需求。

(二)更新教学方法,由教员为主向学员为主转变

必须坚持“紧跟实践、紧贴实战、突出专题、学员为主”的原则,以部队现实问题为主体,以学员需求为根本、以案例、想定为补充,满足学员的多维需求,以突出学员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教学的视角从教员转变为学员,突出学员需求,以学员为主导开展教学准备,研究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更新教学方法。事实上,任职教育决不是就问题而分析问题、就情况而说明情况。任职教育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学员进校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部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备任职所需,力争成为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人才。然而,时间短、任务重、层次多是任职教育的突出矛盾。要在任职教学中兼顾学员岗位需求和教员任职教学之间的突出矛盾,必须加强教学双方自我学习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素质。教员和学员都需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素质,充实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法,才能保证任职教育更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全面性。

(三)更新教学形式,由单向教学向双向互动转变

在任职教育中教员的授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进行组织教学,指导学员学习,教员还要成为与学员课程问题的合作伙伴。学员学习也不单纯是专业知识记忆,也是教学参与者、问题发现者、需求提出者。任职教学学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需要侧重培养学员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教学中,在提高学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特别需要提高认知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在任职教育中,学员需要在综合素质的牵引下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断深化学员认知的过程、优化认知结构,保证学员有效获取知识信息,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只有提高综合系统素质,才能使指挥人才在较高的科技素质上“复合”,参谋人才以较深的科技功底“谋划”,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专长”;才能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领导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指挥信息化作战的综合能力。要开展真正的任职教学,就要促使教员学员双方从教学意识、教学角色、教学行为等方面同时转变。因此,任职教育必须在教与学之间构成闭合的循环回路,即学员提出岗位需求、现实问题,教员提供组织教学、指导思考,双向式互动教学,双向提高教员学员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忠付.开展任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08.(1).

[2]董会瑜.透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J].中国军事教育,2004,(5).

[3]朱如珂.现代军校教育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信息环境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信息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路径与信息安全探索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图书馆:历史、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