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隅清凉映书香

2015-05-30倪文华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石人何绍基曾氏

倪文华(长沙)

五月的长沙,连续下了几天大雨。我一个人常躲在望湖堂读书临帖。南窗外是绿树环绕的十数亩鱼塘,哗哗的雨声铺满窗外的天地,急落的雨点在湖面荡开层层涟漪。取出不久前唐浩明先生相赠的《曾国藩日记点评》,其中多处记录了与何绍基交往的故事。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日记中,曾国藩娓娓写到:“子贞现临隶书字,每日临七八页,今年已千页矣。近又考订《汉书》这讹,每日手不释卷。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子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此三子者余不甚精,不知深浅究竟如何。若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此时,何绍基已四十二,曾国藩三十出头。思维缜密的曾氏即认为子贞书法可传千古,真乃曾氏识人知书之眼光独到也。

雨到傍晚停了。便出门步至两百米开外的金石蓉园。入口处有两小山丘屏息相对,新韶西路破山斜过。这里距湘江不过公里许,过去应是山峦叠翠、树木繁盛、闲雅幽静之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东边小山丘中安卧的就是晚清书法家、诗人何绍基。1873年,何绍基在江苏省寓病逝后归葬于此,地称石人冲苦竹坡。石人冲,相传为明朱钧为其师合专归葬之地,刻有石人,故名。近因开发拆迁,成安置小区,修建有小区公园。质朴拙厚的出土石人就立在公园里的小溪边。

金蓉小区内,一绿地小坪斜置朱文子贞印刻石,印大三尺许,作入口之雕塑,别有韵味。沿两边铺设了环形青砖小径,在低洼处圈一池塘,玩石嵌边,水草傍岸,亭阁临水。倚坡面水修建了何绍基书法碑墙,黑底白字,字大如拳,刊刻了何绍基行书。沿青砖铺陈的小径右行,修有书法碑廊,刻有何绍基篆书、隶书、行书、楷书作品多幅。其中行书联“红颗带芒收晚稻,绿苞和叶摘新橙”,隶书联“白石静敲蒸术火,清泉闲洗种花泥”,“讲道毓德立诚垂范,研书赏理敷文奏怀”,皆其书法代表作。碑廊前池塘边新筑木制亭阁,可临水观鱼,又可闲坐赏字,置身其中,已入清幽之境矣。绕行至塘左,就是两山之间,正面可见何绍基陵寝。这几年政府拨资修缮了何绍基陵园。麻石铺排的曲径、大理石修砌的围栏台阶、水泥的墓冢,墓前挺立两根如笔石柱,四周新植了树木、草皮,西面山顶隐约可见一亭子。两山之顶树木依然茂盛,将近如咫尺的喧闹繁华隔开。陵寝座东朝西,背山面江。隔湘江而望相距不到十里地的坪塘伏龙山上,清中兴名臣曾文正公安葬于此。曾经的风流人物已化成黄土,仍可感知的是依然墨色如新的手泽余香。

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记里,曾国藩这样写到:“灯后,何子贞来,急欲谈诗,闻誉,心忡忡,几不自持,与子贞久谈,躬不百一,而言之不作,又议人短,顷刻之间,过恶丛生,皆自好誉之念发出。”可想见俩人夜谈诗文,曾氏欲得何公赞誉的急迫心情。而对此种心情曾文正公亦能检讨自省,纠枉已过。但何绍基未必能如此。他五十岁时在京国史馆任职一年多时间里写的《种竹日记》,记录了他读书、交友、写字、病痛、丧亲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没有一丝一毫曾氏的矫情。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的日记里,有八个字评价何绍基“子贞之直,对之有愧”。曾国藩不缺湖南人的豪迈血性,却能一生谨言慎行,最终位至人臣。而何绍基亦深具湖南人的耿介,但书生本色,外放蜀地任学政只两年就因“屡陈时务”“肆意忘言”被咸丰帝免了职。之后只能奔波于济南长沙之间执教于书院,沉潜碑帖翰墨,执守书卷,建构自己的书法重镇。

当年在京城,曾公何公常相交会,谈诗论文,切书蹉艺,品藻时人,两相唱和。曾国藩没有看错何子贞,一百多年后,何体书法风靡九州,成为当代书法热潮中的重要书风。安卧在苦竹坡的何子贞不但给当代书家提供了一条探索碑帖结合书风的路径,还为后人在繁华闹市中保留了一席清凉之地。

2015年5月31日于长沙望湖堂

猜你喜欢

石人何绍基曾氏
涵抱万有
——何绍基特展
图说书法(187)
米万钟:超痴超怪爱石人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寿苏」与「访苏」 何绍基对苏轼影响的接受与容纳
读“确伊勒石人”鲁尼文勒铭
“庄”里的爱石人
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