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大班化教学中的难题
2015-05-30赵金梅
赵金梅
摘 要:城镇学校由于教学设施先进,教师资源优良,深受家长的信赖,从而衍生出大班化教学。教师要面对现实、正确认知,探求教学方式上的解决之道,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教师关注度;现代化教学方式;分组教学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县城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教师资源优良,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信赖。于是,县城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在有限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只能通过大班化教学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而大班化教学却衍生出了很多问题,如教师关照度降低、作业批改费时费力、教师教学针对性不足等。教师只能面对现实、正确认知,探求教学方式上的解决之道。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扩展教师关注度
笔者认为关注度与学生的成绩、习惯成正比。在教学时教师关注哪些学生,哪些学生就比较优秀。由于受到教师关注的次数比较多,性格也比较开朗、活泼,与同学关系也非常融洽。相反,不受关注的学生就会比较懒散,主动性差,性格内向等。
上课时教师的关注度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时关注的学生有限,大多是调皮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中,应增加台下巡走次数,在巡视中通过眼神或者细小的动作增加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度高了,才会提高其主动性、自律性和上进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变化。例如:我班里有个叫杨洋的男孩,在全体学生做操时,回头对着冬青撒了泡尿,当有学生向我报告时,我生气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告诉我第一个原因是真想尿尿了,第二是他喜欢我,想通过这个办法,跟我多说几句话。听了他的原因,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是多么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
二、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有大班化现象的学校相比同地区的其他学校,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教师在授课时宜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拉近学生的实际思维活动之中,以引发学生情感元素上的共鸣。例如:教学《雪孩子》一课时,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通过动画片与PPT的动态演示,把无生命的雪孩子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边看动画片,边对课文知识进行思考。
三、分组教学,齐头并进
作业的对错能看出知识掌握得好与差。对于拥有70多个学生的班级,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需要最少两节课的时间。于是,分组学习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间同质”是指每个合作小组在人员数目、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小组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力求均衡。这种分组原则构成的合作小组,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比如,我在课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平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语文学习小组间进行,如“我是语文大明星”“爬梯子夺红旗”“小组语文朗读对抗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小组学习时,对于一些识记性的知识,我会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相互检查、批阅完成。这样做,一是增强了学生的“小老师”意识,使学生对于识记的内容掌握得更加扎实:二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帮互助,达到齐头并进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便捷的通讯工具,增强与家长的交流
学生的教育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采用便捷的通讯联系,增强交流。由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教师应采用能够全覆盖的通讯方式,并充分考虑其易用性。一是利用校讯通联系;二是通过手机短信或通话联,三是通过QQ群、微信圈联系。
便捷的联络方式不仅能加强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更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现状。QQ群、微信圈都具有文本、语音、视频的交流功能,可以就一些学习中的问题共同探讨,从而纠正家长溺爱、粗暴的错误言行,防止对学生的误解。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教育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此外,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攀比的对象,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对子女过于娇惯溺爱、一味迁就等,所以,教师应转变家长的这些观念。比如,我通过班级以上三种联络方式向家长推荐一些家教的文章,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爱好、性格、能力等,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教师可以在“班级QQ群”上传递一些指导和辅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如写话、写日记、写作文的格式步骤等;也可以发布各学科的知识点与解题规律,或教师的教学心得,供家长参考教育孩子。
大班化教学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只有多措并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才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