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2015-05-30唐彦静
唐彦静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南通市举办的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主题演讲大赛,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笔者在回忆中细细找寻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的成长足迹。回首过去,感慨万千,恍惚中好似做了一场心灵的穿越。成长的经历仿佛变成了一道时光轴,第一站便是十八岁。
一、崇尚技法——在情境之外摸索
那是1997年的夏天,初次走进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的校园,所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叫有趣的圆形。那时的年轻教师大都属于技法控,笔者也不例外。一上来,便向孩子们展示画圆的基本功,孩子们一下被震住了,从此以后跟随老师在美术课上玩起了线条、色彩、造型的技法。课堂上,出现了好多绘画“小大人”,他们学会了画线时的屏气凝神,学会了上色时的理智搭配。
有所思必会有所为,那时孩子们的天真与想象给了美术课堂一些光亮,它引领年轻的笔者在时光轴上前进。从同学看“老师画了什么”到“小朋友们猜,盒子里藏了什了,摸一摸,再想一想。”笔者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豁然开朗——得情境之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年悄然而过,笔者和很多美术老师一样努力从技法控中走出来,走得很艰难。直到2007年的春天,见到了李吉林,笔者很幸运,从来就喜欢坐在后排的我在那一天选择坐在了唐闸小学大礼堂的第一排。活动的最后一个议程是李吉林讲话,她说:“说实话,我今天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我写了满满两页稿纸的发言稿,但是听完课,轮到我发言了,我发现我准备的稿子现在已经不想照读了,接下来我想说的都是我的随感而发。” 她始终微笑着,即兴发言时思维敏捷,字字句句都体现了对学生和老师的真情与大爱。熟悉李吉林的人说,她把爱心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孩子,一半给了孩子们的“孩子”老师。坐在前排的笔者喜滋滋地觉着在短暂的对视已然得到了李吉林的大爱,最爱李吉林的那句:“我看山看水小学最美,儿童最让我爱恋。从此,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也就是那一天,笔者幸运地得到了一颗“爱”的种子。
从那以后,笔者便开始引导孩子在美术课堂上感受自然的美好,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因为一节橡皮泥课堂上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也可以让橡皮泥活起来”,便爱上了制作橡皮泥,他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用橡皮泥演绎立体的小动物,也可以薄薄地做出平面的情境画。直到他上了大学,依然保持着这份爱好,这是多么可贵。
李吉林先生的情境教育理念不仅使得孩子们获得了发展,更是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引导着笔者在这时光轴上又进了一步。
三、沉潜积淀——研情境之要
慢慢地,笔者尝试着在课堂里加入了一分钟“自由畅想”、两分钟“线条散步”等有情又带境课堂活动,引领学生们尽情想象,感性地享受艺术的魅力。孩子们爱上了美术课,他们可以在课堂中化身为翩翩起舞的蝴蝶;也可以畅游外太空,变做一课太空里的植物;更可以穿上自己设计的动物迷彩服,装扮成动物世界的一员。有情境的美术课堂带给孩子们快乐,笔者自己更是享受其中。
去年年底,在一位台湾著名儿童美术老师谢圆芷的课堂上,笔者幸运地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光亮。“千课万人”这么大的现场教学舞台,一位著名的教育者选择画鞋子一定不简单。果不其然,一开场,谢老师就让孩子们来讲一讲自己和鞋子的故事。鞋子从选择到更换,新与旧之间经历过的一切吸引住孩子们以及在场每一位听课的老师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情境,每个人在内心里都开始想念自己的某一双鞋子,有了情感的画笔一定的不同凡响的,超越了呆板的模仿与刻意的统一技法,将原本普通的鞋子画出了神韵。笔者在心中惊叹,海峡两岸的教学情境如此相通,就如同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孩子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老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创造的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我同时也想起台湾著名作家蒋勋先生曾说的:“诗的库存,声音的库存,视觉的库存,包括大自然里的东西,要让小孩从小能有所接触,美的库存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
回到现实,笔者想用圣经中的一句话“作世上的盐,也作世上的光”来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从教之路上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昔日,李吉林先生在笔者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密密地结出了许多果子。作为一个教育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始终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活的新奇感,才能留住自己的童心,才能得到孩子们的真心。笔者定会珍爱这颗难能可贵的种子,希望能将这颗种子与热爱教育的同仁们一同分享,也期待这一颗颗爱的种子终有一天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