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2015-05-30宗国平
宗国平
[摘 要]利用pH数字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可感受滴定过程中的“突变”,体会强弱电解质滴定曲线的不同,并学会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传感技术 酸碱中和滴定 曲线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01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配有图形计算器或掌上电脑(掌上实验室)和信息传感器的学校,推广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图形计算器或掌上电脑(掌上实验室)和信息传感器,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中”。数字传感技术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先进、实用性强、便于操作、集数据采集与分析于一体的实验系统,若能广泛应用于研究性实验,既体现新课改下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转变,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恰好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将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借助计算机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即直接绘制滴定曲线,体会pH“突变”范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强弱电解质滴定中和曲线的不同。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课堂设计:6个小组,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pH传感器、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磁力搅拌器、滴定管等。
试剂:蒸馏水、0.1000mol/L盐酸、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0.1000mol/L醋酸、0.1000mol/L碳酸钠溶液。
三、课堂实录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传统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和实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曲线绘制方法。请每个小组选取课本P75中的两个体积进行计算。
PPT:0.1000mol/L盐酸滴定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0.00mL时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组展示:滴入5.00、10.00、19.95、20.05、22.00、30.00毫升盐酸时,pH的计算过程。
师:通过计算,各小组有什么发现?
小组发言:在恰好中和的点,少加一滴和多加一滴pH相差很大,而之前和之后的变化比较小。
师:很好,根据以上10个点,请大家在坐标纸上绘制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pH变化曲线。
小组展示:评选曲线平滑,作图准确的小组。
PPT展示:
小组总结:通过曲线可知,在酸碱滴定时,选择的指示剂变色范围在突变范围内,就不会造成太大的误差。
【反思】学生通过绘制曲线,熟悉pH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体会“突跃”的过程,同时也发现数据点较少,曲线不平滑的缺点,从而提出实验测定的思路。
片断二: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师:现在我们将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和醋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并借助计算机绘制pH曲线,平行两组做对比实验,并找出两种曲线的不同,说明理由。
小组实验:两个小组按照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烧杯里加入20mL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上面的注射滴管中分别加入0.1000mol/L盐酸、0.1000mol/L醋酸,进行对比实验。
小组总结:
1.醋酸滴定时的曲线突跃范围小。
2.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滴定终点pH等于7,而醋酸滴定氢氧化钠滴定终点pH约为9。
3.由曲线的变化也可判断醋酸是弱酸,醋酸钠水解呈碱性。
师:各小组实验观察和总结都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利用pH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氢氧化钠分别滴定盐酸和醋酸的曲线,小组观察并讨论曲线中提供的信息。
小组实验:两个平行小组按照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上面的注射滴管中加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烧杯里分别加入20mL0.1000mol/L盐酸、0.1000mol/L醋酸进行对比实验。
小组总结:
1.两组曲线显示仍然是氢氧化钠滴定醋酸的曲线突跃范围小。
2.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终点pH约为7,而氢氧化钠滴定醋酸终点pH约为9。
3.由曲线的变化也可判断醋酸是弱酸,醋酸钠水解呈碱性。
师:指示剂选择上有不同吗?
小组反馈:强酸强碱间的滴定,可以用甲基橙和酚酞,但是弱酸强碱间的滴定应该选择酚酞(变色范围为8~10)。
【反思】1.通过计算机绘制曲线认识到滴定过程中的“突变”是客观存在的;2.通过曲线观察,发现滴定终点与计量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引起的实验误差并不大,可以保证酸碱中和滴定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通过对比实验和观察曲线,发现强、弱电解质在滴定时间、起始点、突跃范围、滴定终点的pH、指示剂的选择等的不同,进一步体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的原理。
片断三:传感技术探究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滴定曲线
师:1.选择哪种试剂来测定未知碳酸钠溶液的浓度?
2.预测利用传感技术绘制的曲线可能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发言: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测定浓度,曲线的突跃有可能有两个:
小组实验:按照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上面的注射滴管中加入0.1000mol/L盐酸,烧杯里加入0.1000mol/L碳酸钠溶液进行实验。
师:各小组找到滴定突跃范围并解释。
小组总结:
1.盐酸滴定碳酸钠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滴定终点pH约为8。
2.继续滴定到终点为氯化钠,但是由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至饱和,使终点pH为酸性。
3.两次突变所用盐酸体积大约为1∶1。
师: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酸碱指示剂呢?
小组讨论:
反馈1:第一计量点:Na2CO3+HCl=NaHCO3,此时由于碳酸氢钠水解呈现碱性,因此应该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反馈2:第二计量点:Na2CO3+2HCl=2NaCl+CO2+H2O,此时由于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呈现酸性,应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反馈3:从图中曲线观察到第二突跃范围比较明显,最好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至反应结束。
【反思】1.认识酸碱滴定分析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2.通过观察曲线,理解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中反应分步进行的特点;3.继续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挖掘曲线中的信息点。
四、运用数字传感技术的体会
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检测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不仅可以减小指示剂种类和浓度产生的误差,而且经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处理直接转化为曲线,定性和定量同时进行,使实验显得更简单和准确,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突跃范围的真实客观性;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在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当然从所有绘制的曲线中也可以看出曲线并不都是平滑的,其原因可能是实验滴定过程中,溶液搅拌充分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滴速不均匀,而pH传感器又比较敏感等。这些误差反而更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适时地提醒学生化学实验从定性到定量,是对化学实验变化规律和反应本质的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跃迁。新颖的角度和精确的实验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