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课教学“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伪探究”现象及对策
2015-05-30唐贵海
唐贵海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教学倡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伪探究”现象,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政治教师应不断反思并探索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本文指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几种“伪探究”现象,并从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科学度、灵活度、思维度和有效度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为探究;小组合作
近些年来,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给政治课堂带来了活力,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即探究中存在着“伪探究”的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伪探究”现象的表现
现象一: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相偏离。这种探究虽然题目新颖,让更多的学生有话可说,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引导探究的时候也更“顺手”,但是缺乏科学度,探究的价值不大。
现象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混同为辩题,把小组合作探究变成了辩论赛。各小组为了辩题搜集有利于自己的各种论据,而很少去全面地考虑问题,导致小组之间争吵不休,难以达成一致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象三: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拘泥于教材,教材上已有现成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探究没有将政治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具有新颖性,没有给学生更多可以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致使学生感觉乏味,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进而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
现象四: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流于表面,课堂活跃但探究缺少深度。有的教师对合作探究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片面认为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的嘴动起来。课堂表面热闹,但缺乏足够的论据和思维的深度,动嘴多,动脑少;喧哗多,深沉少;争论多,默契少;探究多,合作少……
现象五: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的“负作用”,使探究无法实质性地展开。有的教师心里只想着自己本节课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太短,从而使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而在学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因为某一个问题而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没能进行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导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二、针对“为探究”现象应采取的对策
1.科学考量,合理设计,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科学度
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科学地设计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问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偏、难,要让问题“看得见但摸不着”,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提出假设,并经过探究加以解决。
2.关爱学生,贴近实际,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灵活度
政治课要时刻关爱学生,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不能让学生无话可说。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设一种互尊互爱、好学深思、奋发向上的环境和氛围。在政治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观点、主张、情感、意志、信息的传递与影响,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示例的启发、思想的碰撞、深度的合作、共同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构建与个性的自由舒展。
3.整合资源,挖掘内涵,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思维度
课堂的活跃关键在于思维的活跃,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要让灵光在课堂上闪现。思始于疑,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合理的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探究链”,帮助学生规划自主学习的路径,逐步引导学生迟疑自学、动态质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课本中已有现成答案并对学生思维启发不明显的内容尽量不做为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要把学生浮于表面的探究引向深入,从对单一问题的探究到复杂问题的探究,从参与局部的探究到全过程的探究。要让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不止于“动嘴”,更要“动脑”,真正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让政治课堂闪耀智慧的光芒。
4.厚积薄发,注重引领,增强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度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要恰当地引导,适度地点拨,并有效地驾驭和控制课堂。政治教师要在宏观上控制好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不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是“走过场”,要让探究充分地展开,让学生畅所欲言,而不流于形式。同时,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进展和状况,当学生因为某个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偏差处、问题的跟进处、知识的贯通处适度点拨,从而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理论知识直观化,抽象知识形象化。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有责任让这种探究名副其实地开展下去,防止和克服教学过程的“伪探究”现象,努力打造一种灵动的、智慧的、充满激情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一直追求和向往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