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5-05-30柴永亮
柴永亮
摘 要:高职高专在制定学习课程时,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目前有较多的高职高专严重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仅仅将体育作为成绩考核标准,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本文对俱乐部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实施该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终身锻炼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过于重视体育的竞技性以及忽视体育的健身意义等问题,深入地探讨并找出这些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接着再根据俱乐部模式的相关特点同时结合当代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实施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某校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一、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制度所存在的缺陷
就目前而言,我国体育教学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高专还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并且教学的内容较为落后,同时还缺乏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第二,部分高职高专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目前还有部分高职高专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导致体育教育的投入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建设的进程,从而导致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提升。第四,部分高职高专对体育教学制度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阶段,没能意识到体育教学制度的复杂性。第五,部分高职高专在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体育的竞技性,而忽视了体育的健身功能。部分教师只是将体育作为成绩考核标准,这就造成学校体育教材的竞技性强于娱乐性的现状,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锻炼只是作为成绩考核的标准,而没有意识到终身锻炼的重要性。
二、制定全新俱乐部模式的意义
1.三个自主性
三个自主性包括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体育项目、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判断选择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时间选择课程时间,三个自主性也是俱乐部模式最核心的理念。
2.三个互动性
三个互动性分别从以下三方面体现:第一,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向体育教师提出建议,共同完成体育教学课程,并且双方能够保持平等的关系;同时,体育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而体育教师负责提供相关技术以及活动设施的保障。第二,体育课程内和体育课程外的互动。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需要选用全新的理念进行设计,体育锻炼不仅局限于体育课程中,在体育课程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环境,并且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支持。第三,课堂和网络的互动。高职高专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将课堂教学方式与网路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并通过课堂和网络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全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3.三个自治性
高职高专可以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运动能力组织体育活动,其中自治性分别从以下三方面体现:第一,课外锻炼所具有的自治性。学生通过自治的形式进行课外锻炼,这样不仅能够减轻体育教师的压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第二,课外竞赛所具有的自治性。体育竞赛能够展现学生的运动实力,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第三,课外训练所具有的自治性。课外训练是实现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活动,学生可以通过集训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三、具体的实践案例
1.课堂教学
某高职高专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体育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同时针对个别现象,包括女生练习散打、男生联系瑜伽等特殊情况,可以进行男女混搭的课程安排。
2.成立俱乐部
由于体育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比较少,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因此,成立俱乐部可以实现学生课后锻炼的目的。学校可以将课后活动的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俱乐部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将课堂与课外进行一体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3.实践效果
经过半年的俱乐部教学,有大量学生都参与过俱乐部开展的体育活动,学生对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更有兴趣,参与俱乐部活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学校还组织一些个人的足球技术大赛,让学生能够充分施展自身的球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因此,俱乐部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还存在较多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俱乐部教学的全新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三个自主性、三个自治性以及三个互动性,通过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通过某校的实践案例,进一步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陶晓斌.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郭嵩.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3]刘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