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研究
2015-05-30张彩虹刘佳
张彩虹 刘佳
摘 要: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同时对现代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存在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分析,提出对策如下: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制度;构建一体化的校本培训体系;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专业与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22-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我国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剧增,促进了以服务社会职业需求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但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此,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中,“技术技能人才”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是其基本特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这种特殊性,对高职教师的素质尤其是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三部分。其中专业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监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课程资源开发、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专业实践性能力主要包括操作性实践技能、实践指导能力、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是指高职教师在职业环境中,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术规范和职业态度去解决职业活动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市场调研能力、生产实践与行业发展跟踪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部分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以及部分原有中专校的老师。由于他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门的专业实践锻炼,理论水平虽高而实践能力相对较低。这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一方面使得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无法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产生厌学情绪。这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符合的。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之重任,这对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术专业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对专业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设计和构建,多开发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特征的课程项目,使课程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观上看,他们虽掌握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相对不足,还不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更不能成为课程的反思者和决策者。客观上,很多教师也缺乏参与课程设计的机会,这也使得他们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
3.教师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弱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是教学者,同时还应是个研究者。从国际趋势来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愈来愈高。而教师是否具有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如果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薄弱,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会限制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原本刚离开校园不久,大多数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是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但由于他们大都是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不得不为应付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基本上没有过多时间进行教科研,所进行的有限教科研活动,也基本上是应付了事,久而久之,科研和创新意识淡薄,科研能力逐渐减弱。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较差
当前,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应该具备对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打造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的教学平台,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当中。从而使学生通过平台能不断地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并掌握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目前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课件制作能力很弱。有些教师錯误地认为,把上课教案搬放到PPT上、上课再放些视频进行教学,这就是信息化教学。因此,有些教师上课就是读课件,照本宣科,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获取新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制度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确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地位,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比如:高职教师专业化标准、高职教师培训制度、高职教师准入和评价制度、高职教师职称晋升评聘制度、“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办法等。而作为培养教师职业能力主体,高职院校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办法,才能真正地保障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构建一体化的校本培训体系
一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提高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二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职业能力。学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培养计划。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领域,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教师考硕考博,提高其学历,优化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石。此外,针对教师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而忽视专业技能提升现象,在职培训中要注意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对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3.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专业与岗位实践能力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理论水平高而实践能力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和培养机制:一是从行业企业引进高技能的优秀人才,或者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二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挂职顶岗工作,专业课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不少于60天,从而解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低、动手操作能力差、企事业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三是可安排教师参加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在实践中提高。四是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做访问学者或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4.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搞好专业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要求高职教师能按照职业能力,进行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开发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资源库。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和科研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尽管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但教师应学会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实现研究性教学;同时要善于从教育现象中总结提炼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教学研究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内涵建设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重奖教学、科研方面突出贡献者,打造优秀教研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引导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5.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多样化、直观化,丰富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样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有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组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在“用”上多下功夫,要具备驾驭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能力,提高自己利用网络环境、加工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建设网络课程、发布网上个人教学主页、写教学博客等。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费云生.高职教师能力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成人教育,2012(3).
[2]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 [J].现代大学教育,2010(4).
[3]朱雪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標准与框架 [J].教育与职业,2010(1).
[4]白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途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