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望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2015-05-30黄自胜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红色文化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随着当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地方性“红色文化”研究与弘扬也成为一种潮流。充分挖掘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其精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尤其像望谟县这种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红色文化”更应受到关注与开发。

关键词:望谟;红色文化;当代价值

一、贵州望谟“红色文化”概要

在革命战争时期,贵州望谟县因其地处偏远、山高林密的特殊地理条件而成了国民党和地方军阀鞭长莫及的地带。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七军、红八军后续两个小分隊从广西北上到望谟境内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贵州少数开展革命活动的县份。龙州(今广西龙州)失守后,红八军一纵队由司令员何家荣、参谋长袁振武率领,沿中越、桂滇边境,辗转数月,于1930年5月渡过红水河,驻扎在时为“贵州西路纵队司令”布依族上层人士王海平的势力范围的蔗香寨。在休整期间,红八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并以“识字班”名义成立农民协会,深受群众称赞。同年6月,中共黔桂边委在板陈成立,同时成立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积极争取地方实力派人物王海平等,打开入黔通道。

1933年3月,牙永平率领右江独立师63团第1营第1连战士60余人到红水河北岸内陆山区的卡法山寨屯兵,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屯兵开荒期间不仅维护当地社会治安,还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小分队。同年4月,作为黔桂边委员会的牙永平在连队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黔西南州的第一个党支部——卡法支部。同年6月,中共黔桂边委、黔桂边革委由广西迁驻望谟板陈村。为配合黔桂边委宣传和组织抗日义勇军,卡法连队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宣传队,深入麻山宣传和组织抗日义勇军。截止到1937年,已组织了数十个以村寨为单位的抗日义勇军小分队。并于1938年在葫芦湾开设卡法兵工厂。黔桂边委在望谟县乐元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由于宣传有力,影响不断扩大,在很短时间内,与乐元相邻的贞丰、册亨、关岭、紫云等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黔桂边委还派中共党员陆海洋、黄唤民等三上麻山做通苗族青年熊亮臣的政治思想工作,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并协助整顿当地苗族农民武装。

红军长征过望谟,又是望谟一笔宝贵的“红色财富”。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后,党中央为了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连克惠水、紫云数县,其中的红一军团和军委纵队于4月16日兵分三路进入望谟县境西北一带。红军过望谟的时间是1935年4月16日至19日,虽然才短短4天时间,但共经过31个自然寨,行程130公里,与敌人发生大小战斗3次,牺牲26人,病故1人。这也是“长征精神”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二、望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思考及其实现

望谟“红色文化”起源于新民主革命时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火热的革命活动,这是黔桂边地区红色革命历史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们今天用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望谟“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是秉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现实,成功实践了革命统一战线;三是努力践行群众路线原则,这在当时不仅壮大了望谟的革命势力,还促进了整个黔桂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四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势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红色文化”教育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是精神道德的“造血”工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于全中国革命史教育,是贯彻执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来说,重视和保护当地“红色文化”,将其纳入当前国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亲切感,更易于被当地群众所接受。

(一)用“红色文化”唤醒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自觉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和冲击,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民族精神在逐渐淡化,道德认同感也有所下降。“红色文化”告诉我们,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曾经有过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诞生而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他们就是活生生的精神榜样,是实实在在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祭奠、敬仰的英雄。

(二)用“红色文化”促进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指明了当代共产党人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革命先烈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教育,坚定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守党章、党纪不动摇。党员领导干部应从先烈身上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建立望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重发展。望谟县是中国共产党在黔西南境内最早进行革命活动、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8年6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望谟县为革命老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扶贫建设。国函[2015]21号“国务院关于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批复”,规划了包括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所辖8个县市,规划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规划的战略定位是:弘扬老区的的革命精神,加快老区发展建设步伐,把革命老区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全方位开放的前沿地带、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著名红色文化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示范区、跨省互联互通先行区。随着国家级规划的确定和逐步实施,包括望谟县在内的黔桂边地区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王封常.望谟革命斗争史[M],中共望谟县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1985.

[2] 孙晓飞.“红色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基金项目: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2015年度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Qxndx-2015-37。

作者简介:黄自胜,男,贵州望谟人,中共望谟县委党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