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2015-05-30郭大炜
郭大炜
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不同于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现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阐述了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对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健全思想道德的对策,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
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艺术院校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敏捷,个性突出。艺术院校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敏捷,有些是属于跳跃型的思维,他们大多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比较感性,表现力强,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较快,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经常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感染,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此外,艺术院校学生大多个性突出,自信心和好胜心强,有些学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表现得比较叛逆,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以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2专业情结浓厚,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基础薄弱使得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有惧怕和抵触情绪,这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文化功底较差,知识面狭窄,缺乏一定的人文精神。他们专业情结浓厚,对专业技能的水平很看重,将绝大部分精力花费到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上,忽略了文化课学习,这就势必影响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会对其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学生经济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由于艺术类专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艺术类院校的学费比综合类院校的学费高很多,他们还要参加各种专业辅导,无形中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此计算下来,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经济负担是相对较重的,这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艺术院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寄予厚望,盼望其早日成才出名,这同样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优良的思想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道德已经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当前,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立场坚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内外形势,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也应该看到,部分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偏离和排斥主导价值观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基本思想道德观念淡薄。部分艺术院校学生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在行为表现上集体主义观念淡化,有的学生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较低,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比较淡漠,具体表现在:日常用语不够文明,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对公益事业关心不够等。此外部分学生早恋、男女交往行为不得体、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制作虚假履历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还有部分学生把大好时光浪费在网络、追时尚上面而荒废学业。
2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部分艺术院校学生盼望着早出名,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在人生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在个体竞争观念趋于突出的同时,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趋于弱化。有些学生希望公私兼容,奉献与索取相平衡,主张“先己后人,尽量兼顾”,还有些学生甚至受到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以个人为中心,一味崇尚自我,集体观念淡薄,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这说明艺术院校道德教育价值观念还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造成道德行为弱化。当他们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长远利益与社会终极目标发生冲突时,会有较多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关心的是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实际物质利益的得失。
3拜金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当前艺术院校的在校生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崇尚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要求高,追求安逸、铺张浪费、只求享受、不愿付出;学习上缺乏前进的动力,不愿刻苦努力;在择业观上,比较看重工作是否舒适或者稳定。此外还有部分艺术院校的学生奉行拜金主义,崇尚金钱万能,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这些都反映出艺术院校学生拜金主义现象比较普遍。
二、影响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
原因分析
1社会思潮的影响。艺术院校学生是一个对社会思潮最为热衷的群体,好奇、活跃、富有朝气,目前西方思潮的渗透与意识形态的入侵,让很多艺术院校学生受到了影响,淡化了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得他们的“三观”重新组合,呈现出矛盾、多样、不稳定等特点。此外,还有不少艺术院校学生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更为严重的则逃避现实人生。因此,社会思潮的影响是造成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艺术院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单一。有些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单一,这种德育教育方式把教育者和学生摆在不平等的地位上,把追求外部道德灌输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动力,较少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需求。这种脱离学生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艺术院校的教学尤其是表演类专业,更偏重实践教学,加上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较高、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情况,对思想道德教育也不是特别重视,有些学生处于无所适从的心理状况,这使得他们感到茫然。
三、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的对策
1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思想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主体性教育,因此创新道德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院校要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和传授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道德人格水准的目的。艺术院校只有不断创新道德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教育方法,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需求,使教育者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塑造双重主体,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师生间的沟通,才能使艺术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要高度重视校训和校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弘扬艺术院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用时代精神塑造校园文化,把大学的多元文化与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发挥艺术院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方针,促进艺术院校的学生业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要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为优化艺术院校学生道德品质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艺术院校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辅导,应从现实环境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与时俱进,不断分析学生个体的特点在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努力做到区分对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弘扬正能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好疏导工作,必要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总之,探索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就要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找出当前艺术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求实、求高、求美,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道路成长,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德艺双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毛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