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民俗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2015-05-30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97期进修一班“党风廉政建设”课题组

求知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建设文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97期进修一班“党风廉政建设”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了大量这方面的思想遗产,虽然这里面有封建社会的糟粕,但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典章制度,还是一种社会风习和生活方式,兼具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等多重特性。而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研究廉政的观念、制度、行为和表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严肃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多方制度和机制来予以保障和推进。但是,如果能够持续深挖和不断激活传承民俗文化中的有益价值,并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约定俗成、为人喜闻乐见、被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内在价值特性,那么廉政文化建设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廉政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廉政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廉政文化是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廉政文化不同于传统的“清官文化”和民本思想,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互协调,是一种需要加以建设的文化。具体地说,廉政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廉政文化的先进性。廉政文化作为廉政建设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集中而具体的反映。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为民、务实、清廉,根本目的是通过文化创建、文化宣传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廉政文化的群众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和聪明才智,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廉政文化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廉政文化所具有的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作用,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愿望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廉政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蕴涵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廉政文化的传承性。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廉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具有传承廉政理念、彰显时代精神的独特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廉政文化只有辩证地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加以凝练和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廉政文化的实践性。廉政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它植根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穿透力强,影响深远。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贵在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拓展廉政文化的有效途径,创造廉政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引向深入。

2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域、民族或族群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传播、吸取和改造以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或表达方式,能够体现某种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民俗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民俗文化是某个地域的某一族群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一地区和族群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它们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生活形式,代表了群体或地域文化的特色。

二是民俗文化具有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因为民俗文化是在一个民族、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活表达方式、行为规范,其中融合了民族、族群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民俗文化在同一个地域被大多数人认同后,就成为了生活在这一地域上的人们普遍的生活形态的一部分,没有特殊的原因,民俗文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三是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动态特征。民俗文化通过人群的具体生活行为来表现,人们经由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亲身经历、观察模仿来接受和传播民俗文化,在实践中,人们不自觉地成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民俗是一个生生死死的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活动会有所更新,导致一些原有民俗消失了,一些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的民俗被保存下来,并伴随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又产生了新的民俗。

二、民俗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的

内在逻辑关联

民俗文化是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从古至今,民俗文化中不乏廉政文化的影子。例如,在家族文化中关于廉洁自律内容的家训比比皆是,如“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之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忧”“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等。这种以成文或不成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民俗文化,彰显出我国“家规家训”的约定俗成的特点,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一个有机部分。

又如,作为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的产物——乡规民约,主要包括民族习俗、家族宗法、地方习惯等,也深深嵌入在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在有效抑制腐败和最广泛意义的发挥监督功效的同时,也成为人们习惯化的、自动接受的、适应社会的,用来实现自我控制的民间法规。再如,各行各业人们彼此相互遵循的法约规范,可以约束各行业成员的行为,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行业健康发展,使行业达到自觉合理的自我管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发挥着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制作用。

从孔孟的儒家文化来看,千百年来儒家传统起源于礼,集礼教之大成,既支配着古代的政治秩序,又借助于祖先崇拜和民间礼仪,有效地统治和维护了社会秩序。实际上,社会中的个人对群体社交礼仪的彼此遵循,既表现出人们对社会文化的掌握程度,又充分体现出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儒家经典文化中“礼”的价值传承,其中蕴含的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天下联结在一起的道义力量,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对私利的轻薄与舍弃,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廉政文化内容的一部分。

从总体来看,由于民俗文化的内在特点和价值要素构成,使其对民众行为实践具有控制作用,方式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自觉遵守的、不带有价值判断性质与模式化的行为方式或行为程序。作为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和程序,一方面,民俗文化对民俗心理、观念发挥着深层次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民俗文化对民众的行为和实践也有效地发挥着规定或调控的作用。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正是借助于民俗文化的扩散和传播,例如像忠孝节义、仁德廉耻等道德观念,才成为植入人们心中的恒久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约束自我行为的价值准则。

由此可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新时期廉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肥沃的土壤。民俗文化具有凝聚力、感染力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吸引力,其历史延续性和文化渗透性使其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对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净化社会风气等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比拟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耕耘好民俗文化这片“土壤”,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的大众载体,抓住民俗文化大众通俗、形象、生动等特色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那么廉政之风就能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走入干部群众的心里,廉政之花就会常开不败。

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丰富并加强廉政

文化建设

优秀的民俗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强大依托,但是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其中也存在一些糟粕和落后愚昧、封建迷信的东西,如“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交际礼仪民俗,但古往今来众多的腐败行为都是披着“交际礼仪”的外衣,巧立名目,利用中国人历来重视交际礼仪的行为习惯,行腐败之勾当。一旦在政府工作中过度追求交际礼仪、讲究排场、重礼节、重馈赠、重私人感情,就势必会助长人们对于物质过度追求的心理,从而对公职人员产生诱惑,腐败的心理也自然会慢慢增长,从而产生一步步走向腐败的隐患。因此,我们要对民俗文化加以批判地继承,不断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在传承下来的有益价值,坚持去伪存真,科学引导提炼,不断放大和彰显民俗文化的独特价值功效,以此创新推进新时代条件下的廉政文化建设。

1用民俗文化的多种样式不断丰富和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节日作为民俗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习俗。与此同时,节日也是人们在“礼尚往来”中滋生腐败的温床,若能充分将传统佳节作为一个载体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无疑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例如,可以在春节期间开展撰写廉政春联等活动;在元宵节、中秋节开展以树廉洁之风为主题的猜灯谜、创作花灯以及书画展等活动;在端午节以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憎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为主题开展征文、朗诵等活动,其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以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强活动的互动性与娱乐性。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节日民间习俗,将廉政文化中那些刻板、严肃的内容,变成易被广大干部群众喜爱和接受的内容,发挥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达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目的。

2用民俗文化的特有内涵不断砥砺和践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民俗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由于其丰富的内涵,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古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把改造社会、治国安民视为人生的最高归宿,他们设计的人生道路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古人一直认为,有较高的自身修养,才能入世从政。有高远的志向,有坚定的意志,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淡泊明志,洁身自好,并时常检点作风,反思不足,才能抵抗腐朽思想的冲击和诱惑,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这些都是我们应当从中吸收和发扬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应当引入和借鉴,以塑造廉政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真正做到内化于心。

3用民俗文化的生动语言创新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接地气”“聚人气”。民俗文化的语言是生动而且具体的,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以民间歌谣、民间曲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样式就是以语言表现见长的,具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比如快板书、三句半等,以清脆明快的声调,你唱我和,尽兴而止,其传承经久不衰,至今仍是许多群众表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如果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内容以快板书、歌谣等形式予以表现,则更具有语言的感染力;再比如民间故事,由于它们来源于群众,其形式为群众所普遍认可和接受,只要我们稍加改进、整合和提炼,并融入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内容,就一定会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很好的教育和启迪,成为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融入民俗元素,在民俗文化中传递清正廉洁,就一定能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拥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和生命力,进而推动廉政文化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使廉洁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因此,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注重抓好与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将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民俗文化也将成为廉政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课题组成员:赵跃辉 罗贵华 张建庆

课题组成员:张仕伟 马永茂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