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2015-05-30赵艳波

求知 2015年9期
关键词:慎独理想信念领导

赵艳波

“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辞海》将其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郑玄把它注释为“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君子慎其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宋代学人陆九渊认为,“慎独即不自欺”;清朝名臣曾国藩强调,“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近代,刘少奇同志则将“慎独”赋予了新的内涵,把它看作是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并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慎独”作为中国古代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既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也是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更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主导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力量,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应该常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强化自律意识。无论是在公众面前、办公地、会议室,还是在私底下、无人处、细微处,都要心存戒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群众心中信得过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对“慎独”问题也十分重视,他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慎独”: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最后,“还要办事公开透明。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这个防腐剂能够强化其担当精神。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因此,理想信念乃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强筋健骨”,增强为民服务的自觉性。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与信念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是指引人生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且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更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励精图治、不断进步。现在,我们检验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是否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风浪考验面前彰显出政治定力;是否能够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在各种诱惑之下坚守政治原则。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在面临着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应该肯定,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干部队伍中,有的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有的领导干部对资本主义心向往之,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从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有的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将自我前途命运寄托于封建迷信,到处烧香拜佛,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需求置之不理,沉溺于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利欲熏心,最终走向贪污犯罪的深渊,等等。凡此种种,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大量的实践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增强“三个自信”,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真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才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才能够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够真正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时刻自省自律,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道理作出提醒和警示,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于律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从行动上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就必须要时刻反躬自省,增强自律意识,在“慎独”上多下功夫。儒家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孟子的语言要激烈得多,他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因此,一个人只有常自省、知荣辱、能自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识大体、合规范、守法纪。东汉“四知太守”杨震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典范。《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杨震在上任东莱太守的途中,遇到曾经被他举荐过的昌邑县令王密,晚上,王密怀揣十斤黄金去拜见杨震,并小声说,已经深夜,无人知晓。而杨震却态度坚决、语气坚定地说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心生羞愧,悻悻而退。这个故事告诫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既要时常反躬自省,检点自我的言行举止,严防私欲膨胀、严守道德底线,做到行得正、坐得端、立得住,努力做到内外兼修、知行统一、坦荡如砥;又要时刻保持自律,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严格要求自己、严拒拉拢腐蚀,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具,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自省自律意识,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不注重修身养德、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导致意志力变得不坚定,警惕性开始放松,进而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于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一触即溃”,在大大小小的风险之中“不堪一击”,在林林总总的干扰之下“猝不及防”。不仅表现为权力观扭曲,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遇事主观武断、对人颐指气使;而且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追求物质财富、奋斗精神全无。更甚者,有的领导干部犹如“温水中的青蛙”,根本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非但不能时刻反躬自省,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我境界,而且还一味地沉醉于“酒色财气”之中,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糊里糊涂当高官,浑浑噩噩混日子。对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在党性修养上加强“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不断反省自己、时常警示自己、严格约束自己,从而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有时刻自省自律,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及时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才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官,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克己奉公,给人民群众一个明明白白。

三、办事公开透明,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也是普通人,难免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领导干部办事公开透明,负有担当精神,那么就能降低各种诱惑的“渗透力”,进而在工作中光明磊落、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堂堂正正、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古代诗人元好问曾经写道:“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的大小,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与格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于担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而且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和职责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然而,“打铁还须自身硬”。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实现敢于担当、办事公正,最关键的就是要一刻不停地增强自身的过硬本领。一方面,要做学习型的干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做贴心型的干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增强本领的目的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的新本领,进而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避免“纸上谈兵、夸夸其谈”,避免“有勇无谋、鲁莽行事”,从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与品格陶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真正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工作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强调,做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工作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必要时敢想、敢做、敢当,具有直面矛盾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但是,少数领导干部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囿于传统思维,为了保全自我,往往对工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对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问题上推下卸、绕道而行。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把担当看作是个人出风头,不仅飞扬跋扈、唯我独尊,而且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对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内心的“去私”,打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老好人”思想,积极培养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将党的原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负责。实践证明,无论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需要培养一大批敢作为、敢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锻造敢于担当的品格,才能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而培养长远眼光和全局思维,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尽职尽责、为民服务;才能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利有节,塑造敢于负责的胆量和善于负责的气魄,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而言之,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应该把“慎独”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永远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仅要做到胸怀宽广、光明磊落,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力争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还要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在心中始终有条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纪上的警戒线,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注: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阶层的统战探索及基本经验研究”(TJDJ13—003)和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资助项目(2014BSXR)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慎独理想信念领导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慎独”的境界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从“慎独”看境界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