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

2015-05-30卢捷

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数词偏误量词

□卢捷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现代汉语中,数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跟名词组合时,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中间常常要用量词,我们只能说“一本书”、“这顶帽子”、“哪位同学”等,而不能说“一书”、“这帽子”、“哪同学”。 量词,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类词,名词对量词的选用常常是特定的,不能随便使用量词,所以量词成为外国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量词首先可分为单纯量词和复合量词。单纯量词又可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本文就名量词的语法功能、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使用名量词的偏误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一、名量词及其语法功能

(一)名量词的定义与分类

名量词,又叫物量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的一类词,经常与数词构成数量短语,用在名词的前面,作定语。根据张斌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名量词的分类系统如下:

(二)名量词的语法功能

1.放在数词后,与数词共同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修饰名词,说明人或事物的数量。其组合形式是:“数词+名量词+名词”。如:

一个小孩 一匹布 两副手套 三把雨伞 五瓶啤酒

*一小孩 *一布 *两手套 *三雨伞 *五啤酒

但是,在我们的语言里,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如:一人一支笔、一人三发子弹。碰到这种短语,许多学生都会产生疑问,他们会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 “一个人一支笔”、“一个人三发子弹”。朱德熙(1982)认为“这类词放在量词后头的时候是名词,直接放在数词后头的时候是量词,我们管它叫准量词。”事实上,这里的“人”是作为名量词来用的,而不是名词,在其中加入“个”反而不合我们的习惯。

数词和名量词的中间还可用形容词,来说明量的程度,构成“数词+形容词+名量词+名词”的形式。如:

一大杯水、一大间房、一小片肉……

此外,数量短语和名词中间还可嵌入“的”,如:

一地的水、一身的泥、一头的汗……

2.名量词还可以与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哪”结合,形式是“疑问代词“哪”/指示代词+(数词+)名量词+名词”。当数词为“一”时,可省略数词。如:

哪(一)位先生、这(一)段路、那(一)座山……

疑问代词“几”也用于“疑问代词+名量词+名词”。如:

几口人、几艘船、几桌客人、几斤苹果……

二、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使用名量词的偏误

本文中笔者通过使用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在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 (主要是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的作文或说出的话语里,常常会有这样的句子:

(1)我在中国有三朋友。

(2)他来中国一个年。

(3)一辆飞机。

汉语学习者在使用名量词时,常见的偏误类型有:

1.遗漏。遗漏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如:

(1)* 每人骑一车。

(2)* 我有两姐姐。

(3)* 他家有三狗。

在有些民族的语言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如例(2)用英语就是I have two sisters.数词two与名词sisters中间不用名量词。而汉语必须用名量词,如“一辆车”、“两个姐姐”、“三条狗”。

遗漏偏误在初学者,特别是其母语没有量词概念的初次学习者(如印欧语系语言等)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习者出现名量词漏用的情况,多半是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误加。误加指在某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或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如:

(1)*他来中国一个年了。

(2)*我们到师大已经两个天了。

(3)*这三个周我们要去做方言调查。

汉语中,有些时间词如“月、星期、小时”等,要用名量词“个”修饰;有些时间词兼作量词,不受名量词的修饰,如“年、周、天”等。学生先学了短语“一个月”,于是采用规则泛化的策略,误以为时间词的前面都要用名量词,因而造出了“他来中国一个年”的句子。正确的句子应该为“他来中国一年了”“我们到师大两天了”“这三周我们要去做方言调查”。

误加偏误在其母语有量词概念的初学者或者其母语没有量词概念的学习者在经过一定教学时间的量词学习后所产生的频率较高。学习者产生误加名量词的偏误现象,多是将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引起的。

3.误代。误代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造成的。这两个或几个形式,或者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或者只是形式上有某种共同之处(如字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意义相反。如:

(1)* 一幅布

(2)* 两条头发

(3)* 三只牛/马/鱼

误代偏误在有一定教学时间的量词学习后的学习者出现的频率较高。上述偏误也是学生将目的语规则泛化导致的。可能学习者已经学到了 “一幅画儿”、“一条直线”、“一只猪”,老师告诉他们“幅”泛指宽度,“条”所修饰的名词是细长的东西,“只”用来为动物计量,作为名量词常与有宽度的平面状事物相组合。所以学生就进一步将规则泛化,导致量词使用出现偏误。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一匹布”“两根头发”“三头牛/三匹马/三条鱼”。

在名量词的误代这一偏误类型中,“个”字出现偏误的频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1)“个”作为个体量词使用的范围较广,许多情况下都可以代替其他名量词。(2)在汉语为母语者的语言里,尤其是口语里,“个”作为名量词使用的泛化情况较为普遍。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都有其特定的量词,但是,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并非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某些名词只能使用固定的某个量词,有的名词却有多个量词与其搭配;有的量词只能与某一固定的名词搭配,而有的量词却能用于多个名词。这一现象也增加了学习者学习、记忆与使用名量词的难度。

所以,在名量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针对上文所提及的偏误类型,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对于初级阶段容易出现的遗漏偏误,我们应该在一开始接触量词时就要完整介绍名量词的语法功能,即在现代汉语中数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名词之间需要用名量词。列出以下语法公式:

数词(Numeral)/疑问代词(Interrogative Word)/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量词(Classifier)+名词(Noun)

然后通过大量的举例来巩固此知识,可以使用课文中出现的例子,也可以扩展一些词汇,如:

(1)组是数词+量词+名词;(2)组是疑问代词+量词+名词;(3)组是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

随后根据课程安排的进度依次出现部分具体事物的特定名量词:个体事物量词“只、个、本、间、杯、条”等,集合量词“些、点儿,副、双、套”等,类别量词“种、样、等、流、级”等,度量衡单位“米、公里、斤、尺、吨、亩”等。

2.误加偏误一般出现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量词之后,特别是在学习时间词的时候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在讲解完时间词之后最好对这些时间词是否加量词做一个总结。如:

(1)组是可以加量词的时间词,其中“一月”与“一个月”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2)组是不能加量词的时间词。所以在学习这些时间词的时候,学生们特别容易因为目的语只是过渡泛化而出现偏误。这些都应该给学生讲解清楚。

3.误代偏误则出现在更高级别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讲解名量词和相关名词在意义上的联系。

(1)有的名量词显示事物的形状,如“根、片、粒”等。如:

例中的“根”、“片”、“粒”等都是根据相应事物的形状来确定所使用的名量词的。

(2)有的名量词是由造成名词形态形成的相关动作凝定而成的,如“封、扎、堆、包”等。如:

例中的“扎”、“堆”、“包”等都是由这些名词形态形成相关动作凝成的。

(3)名量词是事物整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局部。如“口、头、顶、把”等;如:

例中的“口”、“头”、“把”等都是从食物整体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局部作为其名量词。

(4)名量词是事物所凭借的时间、工具、场所,如“阵、任、盆、床、幕”等。 如:

例中的“阵”、“盆”、“床”、“任”、“幕”等都是从事物所凭借的时间、工具、场所等中挑选出来使用的。

了解了上述基本知识后,也要让学生们逐渐明白,除了具体的事物以外,有的名量词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名词,数词多半用“一”。如“一条意见、一串笑声、一团和气”等。

4.针对量词“个”使用泛化的问题,应该是学生们不了解语义色彩的区别。对近义名量词进行辨析,介绍近义名量词在语义特征、使用对象、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使用名量词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如“这位先生”与“这个先生”,在我们的语言里,两种表达方式都有人使用,而且量词的不同不会导致“先生”的意义产生不同,但是在语用上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能够表现说话者对“先生”的尊敬,后者却没有这层附加义,在正式场合,使用前者更得体,不仅体现说话者对别人的尊敬,同时也能体现说话者自身的涵养。“一群人”与“一撮人”的区别也同样在语用意义上,二者的感情色彩不同。正如邵敬敏(1993)所说的“不同的量词实质上是人们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方式观察事物的结果。”

名量词的教学,不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就完成,应该贯穿于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名量词,让学生使用规范的名量词;让学生多加注意不同名词选择量词的情况,以及同一类量词所搭配的不同名词之间的共性,找到规律。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增编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李晓琪:《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4]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

[6]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8]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等:《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9]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

[10]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猜你喜欢

数词偏误量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量词歌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