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一钨粒作助熔剂测定电解金属锰中碳和硫
2015-05-30潘洪泳赵显法潘秀香何传琼
潘洪泳,赵显法,潘秀香,何传琼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新锰矿分公司,广西 大新 532315)
电解金属锰分为普通级(w%=99.7%)和高纯级(w%=99.9%)两类,在传统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以不锈钢为主的特种钢和以铝锰合金为主的有色合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电解金属锰成为制造四氧化三锰的主体材料,由于纯度高,杂质少,在冶金、电子、功能材料和精细锰盐制品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对锰的纯度和杂质含量(C、S、P、Fe、Si、Se)也有更高要求[1-3]。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能实现碳硫同时测定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合金、矿物、土壤等样品中碳硫含量的快速测定[4-9]。传统红外吸收测定金属锰中碳和硫含量方法中,助熔剂一般采用(纯铁+钨粒)、(锡粒 +钨粒)、(纯铁 +钨粒 +锡粒)[10]。选择这 3种助熔剂,操作员在加入量方面不好控制,加入助熔剂量多,试样在燃烧时易飞溅或产生灰尘,加入量少时试样燃烧不充分,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本文采用单一钨粒作为助熔剂测定金属锰中碳和硫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锰试样在高频炉中燃烧充分,用本法测定金属锰试样中碳硫含量,分析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且灵敏度高,完全满足科研和生产检验的需要。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助熔剂:0.371 mm(40目)钨粒,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C 0.000 6%、S 0.000 3%);
标准样品: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YSBC 11139 -2007(C 0.027%、S 0.012 6%);
标准样品: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钢研所生产,YSBC 18101 -03(C 0.168%、S 0.019%);
红外碳硫分析仪:四川旌科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S-878A型红外碳硫分析仪;
L-CS瓷坩埚:φ=25 mm×25 mm,湖南省醴陵市茶山万财坩埚瓷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前在马弗炉中1 000℃灼烧4 h以上,放到干燥器中备用;
电子天平(精确至0.000 1 g);干燥剂(烧碱石棉、高氯酸镁);医用氧(纯度达99.9%以上)。
1.2 试验方法
1.2.1 仪器工作条件
高频燃烧功率2.5 kW,氧气流量2.0 L/min,高频炉阳极电流3 A,栅极电流130 mA,分析时间40 s,加热时间15 s,清洗时间30 s,分析通道:低碳低硫通道。
1.2.2 试样测定与校准
称取0.35 g左右金属锰标样均匀置于坩埚中,均匀覆盖1.5 g左右钨粒,置于高频炉升降台上,启动分析键,分析程序自动完成测量工作。选取金属锰标样进行3~5次测定,得到重复性较好的结果,通过方法校准使标样的碳硫测定结果稳定在误差范围之内。
2 结果与讨论
2.1 助熔剂用量
按1.2.2测定方法,在标样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钨助熔剂量,对电解金属锰标样进行试验,其结果 如下表1。
表1 助熔剂用量对熔融效果的影响
从表1可知,当钨助熔剂量很少时,熔融不完全,熔融体表面不平滑,有空洞,坩埚底部有气泡,误差相对较大,而当助熔剂量在1.5 g左右时测定熔融状态良好,熔融体表面平滑、积分曲线光滑,试样不飞溅,结果接近标准值。反之称试样量多时熔融状态不佳,产生灰尘多,积分曲线不光滑,分析结果不稳定,因此助熔剂的加入量大约是试样量的4倍左右最佳。
2.2 不同试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按1.2.2,用校准过的红外测定仪,对碳含量0.027%、硫含量0.0126%的标准样品进行称样量试验,其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称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从表2可知,试样量少时熔融体表面不平滑,被测气体浓度较低、红外辐射信号较弱,灵敏度较差,影响结果的准确度;若试样量大,如不增加助熔剂量就会造成燃烧不充分,而增加助熔剂用量,分析成本加大,产生灰尘增多,影响分析结果。本试验选择样品试样量为0.35 g左右为最佳。
2.3 精密度试验
选择1个普通级和1个高纯级电解金属锰试样,分别按1.2.2 测定10 次,结果见表3。
从表3看出RSD均小于5%,说明本方法精密度高。
2.4 准确度试验
按1.2.2方法分别对不同C、S含量的电解金属锰标样进行5次测定,结果见表4。
表3 精密度试验结果 %
从表4表明本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具较高的可信度。
表4 标样样品中碳硫分析结果 %
3 结论
1)采用单一钨粒作为助熔剂测定金属锰中碳和硫含量的最佳分析为试样(0.35±0.05)g,钨粒助熔剂加入1.5 g,试样熔融状态良好,试样中碳、硫释放完全。
2)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快速,同时降低了试样分析成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偏差(RSD)<5%,满足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取得满意的效果。
[1]周柳霞.中国电解锰业50多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锰业,2010,28(1):1 -4.
[2]杨娟,曾正茂.2010年中国电解锰行业状况分析[J].中国锰业,2011,29(2):6 -9.
[3]谭柱中.“十一”五中国电解锰工业的发展和“十二五”展望[J].中国锰业,2011,29(1):1 -4.
[4]程坚平,徐汾兰,奚居柏.红外吸收法测定金属锰中碳、硫含量[J].安徽冶金,2002(4):53-55.
[5]李兰群,尹艳清.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复合碳硅锰铁合金中的碳和硫[J].冶金分析,2010,30(6):62-65.
[6]陈英.高频红外分析低硫的影响因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40(5):279 -280.
[7]李泉.低含量碳硫在高频红外分析中的影响因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60.
[8]苏彬,赵峰,刘小红.高频红外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的低碳低硫[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2):28-29.
[9]刘宏,谭文志.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的超低碳[J].中国冶金,2010,20(9):26-29.
[10]陈益超,成吉彪.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测定电解金属锰中的低碳低硫[J].中国锰业,2011,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