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俄语教学改革路径

2015-05-29戴卓萌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俄语教学改革

戴卓萌

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应面向社会,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将课程设置与国家对俄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俄语;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5-0091-02

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曾经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1]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适应个人作为一种物质的、理智的、有感情的、有性别的、社会精神的存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2]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个性发展,也为他们今后参与择业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注入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尽快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并且有所作为。

高等教育的课程历来重知识积累、轻实践,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与创造。对俄语学生来说,实习实践大致的形式有:1.观察性实习型,通过对企业经营方式的考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2.主动实践型,学生应聘临时工作,在工作接受实践锻炼,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3.增强科研能力型,即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俄语教学改革面临同样的状况。就俄语专业未来任务和发展趋势,为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我们认为应着重推进和深化以下几方面的教改工作。

一、完善专业俄语教学

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从教学着手。我国学生外语学习始终无法走出耗时低效的泥沼。据调查,本科学习期间从未阅读过俄文原著的学生约占60%。一些学生不会用俄语收集、处理资料,部分学生无法连贯地用俄语表达思想,还有的到毕业时还听不懂俄罗斯电视、电台的新闻节目。这说明俄语教学体系中存在着某些弊端,致使学生的俄语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因此,修订各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势在必行。在教学大纲中,不仅应明确规定授课内容和进度,还应标明课程间的匹配,即系统性地重新审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目的更为明确与细化。这需要教师开展教学协作,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与空间,达到优化教学目的的授课效果。

二、拓宽原有专业面,增设新的专业方向

长期以来高校俄语专业教学的工作重心是语言、文学,对俄罗斯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政治、经济、社会、贸易等)与社会需求相比结合不是很密切。同时,课程设置类型相对狭窄,教学中尚需明确与社会需求更紧密结合的理念。各校势必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大社会需求知识的比重。为此,在原有语言与文学专业范围内,可增加翻译、国情及文化课程的比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由市场需求决定人才类型的今天,社会对俄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希望学生既是专才又是通才,具备第二、甚至是第三外语及从事外事、外贸的能力。这显然超出学生大学学习的可能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大学必须使学生掌握上述诸方面入门知识,为其奠定一个全面的基础。

教学改革要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与市场经济相接轨,与科技发展的趋势相适应。增设那些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孕育而生的产业和行业所需专业和课程,以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求。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应从调整专业方向入手,向着培养俄罗斯专家、俄国通、外事与外贸等“外语+专业”人才和双语人才的方向努力。如俄罗斯政治与经济专业可涵盖俄罗斯政治与法律、俄罗斯经济、对俄贸易、对俄旅游等教学模块。

三、明确俄语教学目的,改进俄语教学评价体系

外语教学的主旨在于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外语教学经历了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功能法、阅读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彼此孤立,缺乏活力。今后的外语教学将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和优化,从单纯注重孤立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语言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全国俄语教学虽然在世界性潮流推动下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但偏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视语言综合交际能力培养的现象在教学中仍没有完全纠正。这方面最大的障碍就是现行考试体制。

目前的俄语教学基本沿用旧的考试模式,尤其在基础教学阶段。考试内容仍以考察词形变化、句型转换、语法知识为基本内容,而且以笔试为主,使听与说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考试体系应为教学目标服务。实践性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考试体系自然应以能力考核为主。语言的工具性与交际性,语言能力的全面性,教学对象的全体性成为外语教学新理论的要素。这一新教学理论必然导致考试观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减少知识性题型,加大能力性和主观题型,考查内容以听、说、读、写、译为主,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

四、强化第二外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

鉴于社会对俄-英语人才的需求,需增设培养双语人才为目标的俄英双语专业,内设俄语教学、英语教学、俄英双语教学三个模块。我们认为,以下途径可提高俄语学生二外的运用能力。

1.增加课时。对于英语零起点的俄语学生,可增加授课时数至周8学时,并以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为最终教学目的。

2.增加课程类型。如视听说、阅读、写作、商贸英语,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实行“语言与内容相融合”的双语教学新模式。课堂上,用俄语讲授英语课程和用英语讲授俄语课程。合理安排双语学习关系,达到彼此促进之目的。

4.编写和引进双语教学的教材。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第二外语学习观。

需要指出的是,“外语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一个分阶段、分课程、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置课程、分配教学时数和理清知识讲授顺序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统一的教学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沿用或叠加以往毫无关联的英、俄单科课程体系。”[3]双语教学的关键则是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优秀教师。因此,改变外语教师培养的旧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校可有意识地培养部分能够同时用两门外语授课的教师,考虑在出国访学者中安排部分进修这方面课程的教师,同时聘请部分掌握英语的俄教,作为对承担这一教学任务的师资的补充。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及学校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赖以确立的基础,就是每个教师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力生活,宽阔的眼界和在学识上的不断提高。”[4]可以说,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意识以及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经常反思和不断的反馈性研究。

从发展上看,各校师资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加以完善,配备以学科建设为主和以专业建设为主的两大类教师。因为“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过程”[5]。学科建设以研究为主导,通过研究促进和深化教学。而在专业建设中,则一切应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出发,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或转入研究生学习打下扎实、全面的基础。专业建设方面,需要拥有若干能够统筹培养复合型人才整体规划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他们能够合理构建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的课程体系,勇于克服故步自封的心理和打破各学科间的壁垒,善于加强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并将其整合成若干门综合性课程,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能够为学生开设数量众多、种类齐全、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前沿性选修课,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设计学习目标,选修相关课程,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并把自己培养成各有侧重的复合型人才。

六、建立俄语教学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需要大批复合型俄语人才。由此我们提出关于建立俄语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设想。旨在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开展对中俄两国网上贸易、法律咨询及旅游、留学等业务,逐渐完善相关信息资料系统。创新实验室在每学期初提出具体实施项目(如经贸类有俄罗斯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专题,中国市场所需化工产品专题;法律类有俄独资、合资企业相关法规,俄经贸仲裁专题,俄企业注册与经营专题;科技合作类有按国内需求的俄专利、诺浩等项目的推广)供学生选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为中国企业在俄投资、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对俄贸易等提供有效的信息和翻译等中介服务,同时为撰写毕业论文积累数据与参考资料,可以掌握现代化经营手段,为以后卓有成效地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借此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创业方面的意识、精神、素质、能力、技能和经营意识。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亦将促使俄语教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这是课堂教学、甚至是多媒体教学和模拟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场所。

总之,复合型俄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俄语功底,创新的勇气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团队精神、道德修养与法律观念以及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结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主流。因此,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名著选读(上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55.

[2]保尔·朗格.终生教育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85:88.

[3]郝斌.从专门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教育

[J].中国俄语教学,2005,(3).

[4][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天津:天津科学

出版社,1983:47.

[5][苏]凯洛夫.教育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1:56.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俄语教学改革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