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与全球格局的改变

2015-05-29刘宁

世界文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巴拿马运河

刘宁

交通网络构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大航海时代以后,交通网络更是构成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想要理解全球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格局首先就不得不了解由海运、陆运、空运构成的全球交通大系统。这一大系统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交通发展主要受技术制约,但同时也有制度因素影响。

人类最初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利用自然力,包括风能、水流和畜力。这一阶段从地理上也可以分为陆地交通区域和海洋交通区域。前者所在的区域历史中,游牧文明利用建立在畜力基础上的机动性优势使农耕民族大伤脑筋。而以古希腊所在的爱琴海区域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海洋交通区域。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流入地中海。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得以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足见该河流对文明的重要意义。尼罗河水流自南向北流动,而尼罗河流域盛行风向则是自北向南。因此扯起风帆船舶可借风力向上游行驶,而收起风帆则可借水流漂往下流入海,十分方便。尼罗河这一天然交通线不仅成就了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更使其一度得以与后来称雄欧亚非的罗马帝国分庭抗礼。

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以及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作为陆间海,地中海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这样的条件使它从古代开始海上贸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等的发展,现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从拓扑学上看,地中海文明似乎是今天全球文明格局的缩小版。罗马帝国的版图正是借助地中海得以扩张并最终使其成为自己的“内湖”。罗马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通过强大的海军向行省派遣军队维持秩序或平定叛乱。同时遍布地中海沿岸的各行省也经由海路为罗马城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正如在大英帝国最鼎盛时代伦敦与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一样。

黄河与长江是中国大陆最显著的两条天然水道,都堪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确切记载的黄河的水上运输始于秦朝。汉唐时期经由黄河运输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每年高达五百万石。黄河航运最发达的时代当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开封段的繁华场面。黄河水系也为北宋经济起到了枢纽作用。但北宋以后,由于气候变化和战乱的影响,黄河的运输规模就比之前小了很多,以至于清朝乾隆年间黄河水面运输终于终止。黄河航运能力的变化是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千年以来由于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甚至有些河段成了“地上河”,因此其丧失航运能力也就不奇怪了。长江主要河段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对其航运能力影响不大。

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所标志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海洋民族成为世界的主宰。虽然中国当时的造船技术世界一流,但封闭保守的陆地民族性格使中国错失了崛起机会。

英国人瓦特制造的改良型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蒸汽动力时代的到来。蒸汽机车为工业化格局的开启奠定了交通基础。蒸汽轮船缩短了大洋两岸的通航时间,也就开启了跨大洋乃至跨全球的客运航行时代。但蒸汽机的缺点是体积大且笨重,能源转化效率低,所需的燃料煤炭运输成本又极高。这些都严重限制了蒸汽机的使用范围。此后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新的动力系统,由于其体积小、动力强,真正使人类全面进入了崭新的机械动力时代。

各国铁路网的铺设都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1825年9月,世界上第一部铁路系统在英国正式通车了。由机车、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的载重量约90吨的列车,由设计者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上午9点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下午3点47分到达斯托克顿,共运行了31.8公里。该路段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19世纪50年代是英国铁路修建的高潮时期。1880年贯通全岛的主要线路已经基本完成。1890年全国性的铁路网已形成,不列颠岛的铁路网总长已达3万多公里。不过英国本土面积狭小,在铁路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美国铁路发展就与其广袤国土上的城市与区域发展相得益彰了。美国第一条铁路于1830年5月建成通车了。从巴尔的摩至埃利州科特,全长21公里。19世纪50年代,美国铁路的筑路规模扩大,到了19世纪80年代形成高潮。从1850年到1910年的60年间,共修筑铁路37万多公里,平均每年修筑铁路6000多公里。仅1887年一年就筑路两万多公里,创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美国铁路网由多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及十多条由东北向西南的主要干线以及大量的支线和地方线所组成。

地铁是大都市交通的必需品,城市内部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建设比铁路技术难度更高,按里程计算的建设成本也远远高出铁路。伦敦地铁是全世界最早的地铁交通系统,于1863年1月通车。地铁车辆在伦敦市中心是地底运行的,而郊区则在地面运行。现在伦敦已建成总长402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1条路线、270个运作中的车站。

运河的开凿只依靠自然力是办不到的。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影响最大以及对历史进程产生最重大影响的当属作为南北美洲界限的巴拿马运河以及作为亚非界限的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其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运河最宽处达304米,最窄处也有152米。该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1902年6月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开工。1914年8月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巴拿马运河在国际航运中如此重要,以至于产生了一种专门设计的适合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大型船只,称为巴拿马型船。这些船只的船宽和吃水受到巴拿马运河船闸闸室的严格限制。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由于两大洋水位不同,巴拿马运河需要安装船闸才能通航,而苏伊士运河是全球长度仅次于京杭大运河的无船闸运河。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与海平面等高的水道。运河贯通埃及境内的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了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

这一阶段不仅依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得益于全球社会总体上进入了和平稳定时期。两次大战的策源地和主战场欧洲由于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并建立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欧盟)实现了目前看来的长久和平。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并以和平宪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其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这样就实现跨越全球的交通安全。虽然一段时期也经历过冷战的阴云,但主要交通线是有安全保障的。冲突只是出现在局部地区并且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式E=mc2揭开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篇章,也为科技和社会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曼哈顿计划的实施为后来的核能和平利用奠定了基础。核裂变反应堆体积庞大,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工程。虽然后来通过技术改进缩小了体积,但以人体的尺寸看仍然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其只能被搭载在大型交通工具上,目前也只能是海上交通工具,如潜艇、航母、大型巡洋舰等。原子能被运用到交通工具上,虽然目前还局限于军事,但未来有望开发出安全、体积小的原子能发动机,将会彻底改变交通面貌。

新时代的交通格局跨越了地形地貌的限制。如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都是之前的人类使用在今天看来结构和原理极其简单的机器时所不敢想象的。

例如中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开工,2008年5月正式启用。大桥全长36公里。由于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因此大桥的修建是能够体现中国综合国力与高科技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大桥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也产生积极影响。大桥的建设有利于浙江南部与东部城市接轨上海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

海底隧道是比跨海大桥更加复杂的巨型工程。英吉利海峡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隧道的建设方案很早就提出,但由于英国对遭受入侵的恐慌迟迟未能开工。直到1990年10月海底隧道终于凿通,其总长度15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海底长度39公里,单程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运载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的区间火车。隧道运营后伦敦至巴黎经由地面的旅行时间缩短了一半,3小时即可到达。而从伦敦到巴黎的航程一般也需要3小时。所不同的是航空方式还要有交通工具的转换,而经隧道自驾汽车却省去了换乘的麻烦。中国计划中修建的海底隧道包括连接广东与海南的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和连接山东辽宁的渤海海底隧道。后者的修建将对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西方国家还有更加宏伟的计划——建设从纽约到伦敦的海底通道,但目前还只存在于设想阶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一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2013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正在酝酿的巨型工程是将陆地交通速度发展到极致的高速铁路。中亚高速铁路线的起点是乌鲁木齐,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最终到达德国。该线路与早在汉代就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不谋而合。可以肯定的是,洲际高铁的运营将构成对传统海权国的挑战。这将十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史无前例的和平背景下的大国崛起。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能够历尽艰难终于建成,也和地峡宽度不无关系。但诸如当前正在动工修建的尼加拉瓜运河与计划建设的克拉地峡运河就不一样了,其工程量与工程难度远大于前两条运河。尼加拉瓜大运河建成后将比巴拿马运河更长,更深也更宽,预计将成为巴拿马运河强有力的竞争者。全长278公里的运河路线已在2014年7月获得批准。运河由中资企业承建。克拉地峡运河,人们看中的是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为马来半岛北部最狭处,宽仅56公里。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5米,并且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

北极航道的通航将开辟世界航运的新格局。北极航道的开启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北冰洋常年被冰层覆盖,气候条件恶劣,这条理论上存在的航线,历史上却难以穿越。1553年英国航海家威洛比率领115名船员,驾驶三艘船舶,首次探寻北极东北航道,不幸没能驶出北冰洋的冰天雪地。16世纪至19世纪,数以百计的航海家为了探索这条航道而葬身冰海。直到19世纪中叶,航海家才分段走过这条航道。到了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加快,北冰洋海冰快速消融,同时伴随着航运和破冰技术的发展,北极航道开始苏醒。利用北极航道,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缩短25%到55%。北极航道不仅能够大大拉近我国与欧洲、北美等口岸的距离,而且作为连接东亚与俄罗斯、北欧及其他近北极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的价值和潜力正在显现。

猜你喜欢

巴拿马运河
过运河
新纪录
巴拿马运河首次迎来万箱船
“加大号”巴拿马运河周日开通
巴拿马运河实施临时限航措施
风景逶迤的巴拿马运河(下)
风景逶迤的巴拿马运河(上)
巴拿马运河下调通行费
巴拿马运河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