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青海土族文化旅游资源

2015-05-29沈国萍

读与写·上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土族青海旅游业

沈国萍

摘要:土族作为青海省一个世居少数民族,而且是特有的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今天,深度发掘民族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已是迫在眉睫,文章简要分析了青海省的土族文化旅游资源, 以期对其开发打好基础。

关键词:青海;土族;文化;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01-01

土族是青海省一个世居少数民族, 而且是特有的一个民族, 总人口达2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青海省互助、民和、同仁、大通等地,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其中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自称"蒙古尔"或"察汗蒙古尔",是以蒙元时期入居青海河湟地区的蒙古族为主,吸收汉、藏诸民族成分及其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有自己的语言, 属阿尔泰语蒙古语族。土族最初信奉萨满教, 后由于与藏、 汉民族交错杂居, 多信奉藏传佛教。土族在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土族文化,成为青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服饰

土族服饰融畜牧与农耕文化特征于一体,风格独特,绚丽多姿。青年男子一般穿小领、斜襟、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一块四寸见方的彩色图案的长袍,穿绣花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肩,腰系绣花长带,垂吊在前面,配有绣花围肚,下穿黑色或蓝色大裆裤,系着两头绣花的长裤带,小腿扎着称作"黑虎下山"(上黑下白)的绑腿带,脚上穿着花云子鞋,头戴织锦镶边的毡帽或四片瓦帽。土族妇女服饰五彩缤纷,上穿高领斜襟长袍,两袖用五色彩布或彩绸拼制而成。下着红裙和长裤。长袍的领口、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绣有大量花纹图案,鲜艳、美观。花袖衫是土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因此,土族也被称为"穿彩虹花衫的民族"。另外,土族妇女的"扭达"很出名。"扭达"是土族语音译,意为"头饰"。

2.饮食

土族饮食以青稞、小麦、土豆为主,至今仍保留着牧业时期的痕迹,土族人民喜喝奶茶、吃手把肉和酥油炒面等,蔬菜较少。忌食马、骡、驴、狗、猫等动物肉。土族喜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土族特有的酒文化。历史上,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酩酼"(一种低度的青稞酒)。现在,酿酒已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互助牌系列青稞酒已经声誉远播。热情好客是土族历来的风尚,迎送客人三杯酒就是这种风尚最突出的表现。主人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拿着酒壶、酒杯在大门口等待,待客人下马或下车,先敬"下马三杯酒";客人进门时又敬"进门三杯酒";待客人脱鞋上炕、盘腿坐下时再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当客人离去时还要喝"出门三杯酒"和"上马三杯酒"。敬三杯酒的含义是祝福客人吉祥如意。

3.土族的婚礼与丧葬

土族婚礼具有土、藏、汉文化兼容的特点。土族婚礼歌内容曲调优美,蕴涵丰富,是土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族婚礼分几个步骤,分别是说媒,定亲,讲礼及结婚仪式。结婚的前一天是女方的出嫁之日,需宴请亲朋好友,男方则在这一天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象征着纯洁和财富)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门,并由阿姑(年轻女子)唱起悦耳的"花儿",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或者是娶亲人词穷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此时阿姑们拥挤在窗口唱起婚礼曲,气氛热烈欢快,紧接着阿姑们冲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安昭"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其间所涉及歌舞的种类近二十种,一场土族人的婚礼就是一次优美的歌舞盛典。

土族的丧葬习俗比较独特,分火葬、土葬、天葬和水葬四种方式。青海互助、乐都、同仁和甘肃天祝地区的土族多数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青海民和、大通等地的土族一般实行土葬。土族把火葬视为一种神圣的丧葬方式。隆重的火葬限于正常病故的老年人,而且必须有子嗣。非正常死亡的和青少年早逝者,则采取火葬中最简便的方式进行;水葬主要在青海民和三川地区的黄河沿岸土族中实行,对象是早逝的少男少女。

4.歌舞体育

土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土族的歌和舞常常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比较有代表性的歌舞有安昭舞、 轮子秋。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舞蹈时,男女相间排成一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跟随的人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气氛和谐而热烈。安昭舞反映了土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歌词内容是祝福人民平安、六畜兴旺,祈求吉祥如意。安昭舞是由原来的祭祀舞变化而来,因此有些唱词内容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所特有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场地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车轮竖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速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轮子秋曾代表土族参加了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在鸟巢演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5.传统节日

春节和(安昭)纳顿节是土族最热烈、最隆重的两大节日。土族称春节为"新年"或"新月"。初一清晨四时左右迎神,在庭院中点燃一堆麦草火,在宝瓶台上摆上各种馍馍,佛堂里点灯、烧香、放炮,迎接各路神灵回人间。迎神仪式之后,首先给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并依次要给所有的家族长辈拜年。有的地方有在家族内集体过年的习惯,每年由一户或两三户主办,家族男女老幼都去参加,由家族长辈祝新年辞,集体向家族神磕头,一起吃饭、喝酒、唱歌,使家族内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初二开始,要给亲戚拜年,朋友之间互祝拜年。

总之,土族文化异彩缤纷,独具魅力。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资源,其高品味的文化价值也日渐突显, 如何更好的开发土族文化旅游,如何在保护好土族文化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文化,感受其魅力,还需要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巴兆祥 《中国民俗旅游》

[2]邸平伟 《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青海民族研究 2002(3)

[3]邸平伟 《土族文化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4)

[4]白锦秀 《青海土族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06

猜你喜欢

土族青海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大美青海
浅谈土族刺绣的艺术审美及发展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