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新方法探索

2015-05-29杜红梅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音乐

杜红梅

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社会中,审美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引导,一个过程的。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良好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通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音乐美的讲解,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有价值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学生想象的能力和学生美的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渗透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学生气质修养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就需要广大初中音乐教师明确,音乐欣赏并非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放放磁带、让学生听听歌、看看MV,等等,而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走出误区,永葆青春活力,切实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服务。那么,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占绝对的支配地位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

怎样才能使学校音乐审美教育能占绝对的支配地位,而不被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波所淹没呢?我认为,别无它法,只有教育、引导,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性禁止的方法。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

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

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采,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审美导向的目的。

三、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1.情感铺垫——体验

新教材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教学内容,由于地方学生的差异、班级的差异,在实施过程需要教师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对每一课教学内容及活动进行设计、安排。在每周45分钟的音乐课堂中,学生体验的是有一定内在审美联系的教学内容与活动。

例如,在十三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歌曲及体验本单元的思想主题“早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而这一主题与每个刚跨入初中校门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相隔太远,我从学生实际情感出发,设计了体验“亲情树”中母子悲惨分离场面的体验,欣赏在小提琴演奏的极度悲伤的音乐背景下,3个孩子声撕力竭地呼喊因车祸而离开的母亲。谁愿意失去自己的母亲?更何况他们还是孩子。通过这一情感的铺垫,学生就不会对歌曲中表达的澳门离开国土的那种层层递进的呼喊难以理解了。

2.情感探索——嫁接

有关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方面调查,数据反映90%以上的人喜欢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教材中的音乐一般除课堂中学生不太有机会接触,所以对这些内容了解得太少。但是,了解和接触了这方面的内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初中第一学期,教师特别要带领学生过好审美实践这一关,变茫然为兴趣。学生对流行乐感兴趣,原始出发点是基于环境的影响,基于对某位歌星的崇拜。巧用“流行乐”效应,不仅能起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最大的收益则是通过学习“流行乐”,使之成为音乐教学的辅助教材,情感的嫁接。

如教材第三册中的《雨花石》一课教学时,我引用了由影视名星张柏芝演唱的曾风靡一时的《星语心愿》,来感受理解小调歌曲的抒情柔美性,并利用之解决了歌曲中的1/4拍空拍的处理及演唱缓慢、均匀吐气等知识和技巧难题。

欣赏课中,学生对一些外国作品多是左耳进右耳出,课后很少有同学听见能再记忆起那是谁的作品或叫作品什么。运用他们已经能够传唱的流行歌曲,为我的教学情感探索的嫁接,一下子就会激发他的兴趣。

3.情感愉悦——升华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就会对音乐感兴趣。

例如,在新教材十三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活动“我在新疆的一天”。环节一:课堂开始给学生分发新疆艺术帽一顶,戴于头上,按《青春舞曲》器乐音乐“坐火车”绕教室一周,从“上海”出发经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新疆。环节二:教师用抚胸或向学生问好,学生模仿回应。环节三:游览《天山之秀》——歌颂《新疆之春》——欢庆《青春舞曲》。在这些活动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愉悦的基础上,融入有关知识的学习,并探索、体验其音乐特点,以游戏形式自娱自乐,完成《青春舞曲》的表演,在学生愉悦的活动中将审美情感高度升华,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希望下堂音乐课的到来。

实践表明,音乐课堂教学以审美为核心,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个体主动参与的同时,也让平时过于“安静”的初中音乐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探索与升华过程,充分发挥了音乐情感的魅力。笔者的实践经历和理论思考,反映了我在音乐审美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尝试与探索,希望有助于同行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