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2015-05-29何一梅
何一梅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人才交流中心,云南 大理 672400)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任务目标实现的关键。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每个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涵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组织目标的成员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指吸引、激励、保留、开发人才为单位所用。具体说是指把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吸引到组织中来,将他们保留在组织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获得人力资源的高效率的利用。
(三)特征
主要表现在:管理内容上以人为中心;管理形式为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管理方式采取人性化管理;管理策略上注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管理体制上采用主动开发方式;管理层次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计划与决策。
二、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立了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聘用机制,做到了层层把关,逢进必考。成其为一名事业人员必须学历专业相符,并笔试面试等诸多关口,正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可谓不优秀。为什么一旦进入一个事业单位,大多数人却变得平庸或者甘于平庸?基层事业单位职工平均人数在3000多,涉及农林水畜、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隶属县乡两级政府,除了教育、卫生系统有专门的服务主体和对象外,多数事业单位处于半事业半行政状态。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存在“吃大锅饭”、“得过且过”、“唯职称论”的现象,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水平低下,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思想僵化、观念落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建立起来的人事管理制度上,对于员工的管理强调的是“管人”,而不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常常用政策法规管理人事,强调以任务为导向,强调服从意识,不利于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氛围,没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搭建起事业单位人员“脱颖而出”的平台。
(二)培训流于形式,缺乏规范的培训体系
基层事业单位培训缺乏长期目标,培训模式一,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方式多以自学和课堂讲授为主,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导以及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单位职工的实践锻炼、沟通交流,员工只是被动参与培训,致使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培训基本上基于“两种形式”、“一个目的”。两种形式即人事部门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个人职称晋升的需求;一个目的即个人职称的晋升后工资的提高。在这样的模式下,形成了为培训而培训、为职称而学习的现象,员工是否能通过培训得到提升值得打个问号。所以,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真正能够提升事业单位人员能力和水平的培训途径尤为重要。
(三)激励机制不全面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诸如职称改革、评聘分开、实施绩效工资等,这些机制都有效地提高了事业单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但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激励方式单一、绩效工资分配拉不开差距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不到位、人性化管理缺失等。
(四)考核机制不健全
基层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低下,死气沉沉,缺少活力,根本原因还在于考核制度流于形式。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考核制度和办法,但真正考核下来,除非有违纪违法行为,考核分数依然拉不开档次。这是传统的“铁饭碗”思想、“平均主义”观念作祟,大家都争当好人,怕得罪人,考核制度基本流于形式。
三、提升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单位职工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改造的过程。因此本人认为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单位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重要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使职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单位管理层和每位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高度重视,建立良好用人机制,不断提高个体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使用,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职工和单位整体水平。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真正本着服务职工、提升职工能力的目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建立规范、系统、长期的人力资源培训体制。
1.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单位管理者应该将培训理念参透到整个单位中,使职工树立积极的培训意识。从过去的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培训。
2.建立长期的培训体制。事业单位首先要根据工作的岗位实际情况和职工的个性特点,规划职工个体发展计划。然后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对人才需求类型进行预测,从而确立职工的培训标准、培训方向,建立长期的动态的培训机制。
3.丰富培训方式。传统的培训方式是你讲我听,课后考试的模式。这种培训方式对参训员工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效果不明显。要提高培训质量,不是看培训后的考试成绩,而是看培训后对工作态度的转变、工作技能的提高。因此培训方式要创新,要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运用不同的培训技巧,增加培训双方的互动讨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例如现场指导、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
4.创新培训内容。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职工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切实有效、分层次设置。为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内容应该有不断创新。在创新培训内容的同时要兼顾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思维创新、潜能开发。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1.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应以人才的合理需要为依据,遵循公正性原则。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了解,在广泛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后制定全面的激励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制度长期而稳定的实行。
2.建立起有效合理的量化绩效考核目标。量化考核为主的职工评价体系是进行薪酬分配、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管理目标的量化,为衡量管理达标程度提供精确的尺度,从而对综合考核评定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在建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考核的终极目的;其次,结合本单位具体的情况科学的设置评价指标;其三,确保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趋于一致。
3.加强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精神激励对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有着较大的作用,事业单位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应该开展一定的精神激励工作。比如,对于工作效率较高,有着突出贡献的员工,应该予以奖金的发放,使员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也应该召开职工大会进行表彰,对员工的相关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进行充分的肯定,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提高单位凝聚力,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严格考核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目前,基层事业单位虽然已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但是激励效果不明显。因此基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根据量化绩效考核目标实施考核,把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精神动力,是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新的现代部门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基层事业单位应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激励员工,通过潜移默化的事业文化熏陶,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增强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在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赵立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的几个问题[J].商品与质量.2014.10.
[2]付鲲鹏.提升人力资源培训水平的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4.10.
[3]程红涛.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