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对策
2015-05-29张亚莉
张亚莉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实现三个协调的城镇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实现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协调,实现城镇人口聚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协调[1]。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总体水平在全国仍比较落后。
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概况
2000年之后,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高速增长,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到2009年底,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达到最小,为2.86个百分点,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达到46.8%,2013年达到48%,2014年达到49.3%,城镇化率逐年稳步提高。但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二、SWOT法分析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河北省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优势
1.地处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河北省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表现为五多:一是遗址文物多。当前,河北省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70处,其中国家级168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名城名镇名村多。河北省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2个。三是名人名士多。河北省历史文化名人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如荀况、董仲舒、刘备、祖冲之、赵匡胤、郭守敬、关汉卿、曹雪芹、张之洞、李大钊等就被河北省社会各界公选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河北十大名人”。四是历史故事多。河北省历史上曾发生过一系列重大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历史传说和成语典故,这些均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著名历史文化资源。五是民俗艺术多。河北省具有丰厚的民俗艺术积淀。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7个,总数居全国第二。[1]
新型城镇化强调要提升城镇化的质量,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新型城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2.区位优势。河北省紧邻北京、天津两大发达城市,周边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发达,具有6大跨省市综合运输通道,使河北省在全国及区域客货交流中的通道和枢纽作用日益显著,且河北省具有秦皇岛港、黄骅港、京唐港和曹妃甸港四大港口,承接水上运输的重要枢纽,河北省得交通网络基本已经覆盖陆、海、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
(二)河北省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劣势
1.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偏低,全省各市发展水平极不平衡,2014年,唐山市城镇化率最高达到56.21%,其次为石家庄56.17%,廊坊53%,秦皇岛52.02%,张家口50.1%,邯郸49.13%,沧州46.21%,邢台45.43%,承德44.5%,保定44.11%,衡水44.14%,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张家口5市高于全省,其他6市低于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城镇化水平低的城市较多,影响全省城镇化发展。
2.产业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014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占全省37.2%,较上年增长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9个百分点,且产业发展严重畸形,限制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较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此外,由于产业支撑,基本的保障不足,导致河北省在吸引高科技、高利润产业方面,在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
(三)河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其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实现城市定位明确,功能互补产业互通,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京津冀地区各行业联系将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河北省城新型镇化建设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1.资源严重短缺。河北省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河北省矿产资源总量相对较多,但是人均资源量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六十,单位国土面积平均占有率只有全国的百分之三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资源如铁矿石、原煤等资源短缺。并且,河北省水资源量极其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10%。
2.城镇化管理水平低。不能够真正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管理水平较低,许多传统的工作思维定势仍普遍存在,使其思维方式与知识体系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如重投资轻环保,重经济轻社会,重土地轻人口等,缺乏对城镇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错误的以为城镇化就是城镇的物质建设,规划和布局缺乏长远目标;城市管理职能相混淆,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下,各种“城市病”依然存在。
一是全面、深入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包括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等等的现代化。不能片面的理解为空间上的一体化,认为把原来属于乡村的地域划入城镇空间即是城镇化,导致“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空心城市化”现象突出,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城市病”依然存在。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提高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手段。优先发展工业,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和科技化“四化”发展。重点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增强城市的内在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城市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牵引作用。
三是发展集群经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集群经济,可以形成环首都城市群,以线为主、点面结合,发挥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临近首都的区位优势,增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协调能力;以冀中南城市群以点为主、线面配合,继续强化石家庄的龙头地位,以衡水、邢台、邯郸为主体,抓住冀中南地区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的机遇,充分发挥交通和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城市职能分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发展以秦皇岛、唐山、沧州市沿海城市为主体,充分发挥四大港口的重要出海口的优势,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1]杨丽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