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中标准成本法的应用
2015-05-29张凤琴
张凤琴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企业的相关制度也在不断革新。其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较为关键的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也关乎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分析的基础前提下,探索、研究出更多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新途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尤为关键。
一、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前提分析
(一)标准成本法的内涵与起源
所谓标准成本法,也被叫做标准成本会计,它是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其指的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前提,采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相对比,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核算产品成本的方式,同时又是强化成本管控、估量经营效果的一种成本管理机制。其最主要的是依照标准成本记录来体现产品成本的过程,以完成成本管控的目标。
标准成本作为早期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复杂的产生背景。早期,美国的工业在南北战争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不少企业发展成为了拥有多种产品的大型企业。然而,因为当时管理技术的不发达,生产效率不高,部分工厂的生产量远远低于预期的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改善管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便进行了各种研究实验,旨在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从而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他们除了改进员工的薪资制度外,也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创新,将之前设定的标准作为依据,推进奖励计件工资制度,选择的是标准人工成本。此后,标准人工成本的概念又被引申为标准材料成本及标准制造成本等。最早的标准成本是具有很强独立性的一项计算工作。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组建了成本会计师协会,针对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普及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之后几十年间,美国的会计学界进行了漫长的探讨和研究,最终才将标准成本这一概念正式纳入会计系统当中,之后真正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才由此产生。
(二)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前提分析
观察研究欧美国家的企业发现,标准成本法早就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像日本等国家的会计准则甚至已经对标准成本进行了制度化,使得标准成本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这种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中国,没用几年的时间,这一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势便呈现出来,尤其是看到其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然而,国内企业仍需继续改进和优化相关工作,寻找更多更有效推行标准成本的方式。本文在分析长期以来标准成本在企业当中的应用状况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提进行了深入挖掘,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稳定的生产经营是标准成本法应用的最基本前提。稳定不光指的是企业的整体运作状况,也包含了产品的稳定。不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或是产品情况,若不能够保证它们的稳定,那么想要发挥标准成本法更大的作用、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想法便是空想。
其次,企业的经营方式最好选取种类较少、批量较大的,也就是同客户化产品的生产模式相反。关于企业标准项目的制定,应当尽可能保持一到两个侧重点,做到更有针对性。
最后一点,足够的信息支撑是企业设定标准成本的根本前提,不论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更有效、更准确地制定出标准成本,就必须有充足的信息支持作为保障,目的是为保障标准成本在成本管理及业绩测评方面的作用有效可靠。
二、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一)企业采取标准成本法作业的优势
1.标准成本法能够提供一种真实可靠的目标成本。从现阶段的基本情况来看,管理人员为了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特别注重包括成本控制在内的经营目标考核,因此,简便性极强的目标成本法成为了企业负责人员经常使用的成本控制方法,然而目标成本法在根本上缺少充分的理论依据。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制定标准成本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在高效作业的前提下,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及相关材料,预计花费的直接材料及人工成本,以及在日常生产模式下,需要分摊的制造费用等要素。另外,关于标准成本的研究制定,需要销售、生产、计划、采购、车间及财务等有关内部机构的一同参与,共同商定。所以说,标准成本制度的制定需要有科学系统的依据,能完成企业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令企业管理更为系统、科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2.标准成本法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较为简便明确的核算方式。在企业的日常采购中,采购部门依照不同产品的BOM结构资料匹配购买有关的材料,在材料入库的过程中进行成本计价工作,这样一来便大大简化了成本核算流程。在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下,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是具有一定差异、分开列示的,有关账户都能直接参照标准成本情况进行入账,不用等到实际成本核算之后再进行会计报表的编纂工作,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平时的账务操作及报表编制流程。
3.标准成本法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采购业绩考核的重要工具。一旦出现采购差价,则说明实际的采购价格偏离标准成本,这时采购机构应及时对比差异,同时进行研究和分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耗用成本差异,则需要由生产部门承担相关责任。标准成本法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企业对供产销部门的业绩考核作业流程,还能够更进一步地分解标准成本,把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不同的环节、每名员工当中,并且把奖惩和差异进行挂钩,全面激发各方的热情。此外,选取标准成本法对于客观、合理的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也能够为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实现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标准成本法在强化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方面的优点。企业在内部的成本控制环节中采用标准成本,不仅有助于提高成本综合管理的水平,还能更有序地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为经济研究及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事前预先设定标准成本,选取标准成本控制与调节实际的经济活动,事后借助对实际成本背离标准成本的差异展开研究和分析,落实好经济责任,是企业把预算、决策、管控、核算、考核及评价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深化企业管理改革的有效手段。
(二)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1.标准成本的制定问题。对于企业标准成本体系来讲,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标准成本的制定。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标准成本制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而这也是阻滞企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实情况中,一般都是所制定的标准成本高的不切实际,要不就是太低。总之,这是当前国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标准成本的推行及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述内容已经提到了标准成本制定环节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包括做好各项管理基础性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产品单价、搜集更多的相关数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等。同时,在标准成本制定之后,其推广和实施环节,也有许多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例如,在企业标准成本的实际推行中,除了要对组成产成品的各种零部件、原材料及人工设备、工艺方法等必备的标准因素进行有效管控外,还应当完善原始记录情况及计量、检测体制等。这就需要和职能职责相互统一的管理机制的确立,因为只有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这项工作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匹配既懂技术又精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为企业标准成本的有效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结合激励机制来强化正向促进,进一步完善差异分析与修订、不确定性分析和控制的成本机制,也可以考虑选取弹性考核机制,令企业内部的成本工作更加灵活,也更加有利于企业标准成本法的长期使用,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经济效益的迅速提升等提供有力保障。
3.管理理念及相关流程问题。这一问题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为,企业实务中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关注度不够高,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有效,同时企业内部也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反馈体系,造成了信息偏差以及反馈不及时、有效性不强等问题。另外,成本部门无法及时地纠正其责任,于是使得成本的事中控制不够到位,落后于事后分析。
4.责任中心划分问题。国内大部分企业均存在责任中心划分不清晰的状况,与此同时,所统计、核算的有关成本数据格式不一致,内容错乱,很难有效地进行集中管理及分析操作,这也是现阶段国内企业内部管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
5.标准成本制度和准则的结合程度不够。国内的财务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在取得的时候需要依照实际取得成本进行入账。现在国内的不少企业都没有自觉做到这一点,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标准成本制度及相关核算方法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和普及。
三、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及相关建议
(一)标准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以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特别是钢铁产业面临着费用支出过高的情况,所以想要在同行业当中占得先机,首先一定要在成本控制环节做好。本文以宝钢公司为例,对标准成本这一制度在企业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剖析。这家企业最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并于三年之后成功实施。下面从两方面简要进行分析:
首先,是计划值的确定。计划值是一个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的前提条件。关于标准成本的确定,一直以来都是个令公司头疼的问题,而宝钢公司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其计划值决定的。计划值指的就是公司内部达成一致的共识后,由公司统一决定的生产、技术、预算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指标。
其次,是根据企业计划值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一般都是通过已经制定出的多种计划值,借助预算因子这一中介细化产生的。其除了需要财务、生产、技术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外,也必须借助统计分析、工程试验等手段,根据基本状况进行确定。宝钢企业正是这么践行的。
实际上,计划值和标准成本都是宝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两者互相配合,计划值为标准成本提供管理手段,而标准成本为计划值的应用提供平台。
(二)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1.充分利用标准成本在加强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企业在应用标准成本法这一作业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时,首先应当明确这种方法的优势所在,并将这些优势尽可能地最大化。像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规划,需要考虑采用事先设置标准成本的方式来完成,同时将其作为分析及决策的依据;企业平时的管理活动中,选取标准成本管理及调整实际经济活动的方法;此外,借助事后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间的差异做出对比分析,落实好相关经济责任,有效地把预算、决策、管控、分析及考核等结合在一起,迅速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改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
2.注重标准成本制度的目标制定及项目实施。上文中也提到,标准成本是依照之前的生产技术状况而具体制定的,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准确的核实、研究及技术测定,而后制定出的一种成本,其主要作用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及衡量工作效率。标准成本机制指的是参照标准成本的有关指标(包括技术尺度、作业标准、计划值等方面)而制定的,把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定功能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现阶段,世界上最为流行的ERP管理模式在企业管控体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标准成本控制机制。建立、完善标准成本制度,明确具体制定目标,并推进其实施,能够把成本计划、成本管理、成本研究有效地串联在一起,清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服务等产生的各项支出数量及标准单价,还有同直接生产工艺无关的成本费用,持续优化、升级企业产品的成本管理体系,令企业的成本预算指标更为切实可靠,为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强创造有利条件。
3.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工,逐步推进,完善企业的各项标准成本。依据相关的组织、分工协调的整体规划,标准成本的制定及推行由财务资产部作为主体,同时需要价格定额部、物资管控部、人力资源部、安全环保部、计划规划部、生产研发部、销售部等一系列部门的一同参与、配合。变动成本标准是针对各个企业具体的产品明细而确定的,可分成材料消耗标准、材料价格标准两部分。材料标准又可以被细分成直接材料、辅助材料和动力耗材、直接燃料等。其制定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工艺技术规范、生产操作流程、计划值标准、历史消耗材料等;而材料价格标准可分成物料价格标准及能源价格标准。有关的变动成本标准由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固定成本标准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受到产品业务量波动影响的那部分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成本、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等内容。总而言之,有关部门在对上述各种标准成本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进行考虑,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循序渐进地促进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制定标准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标准成本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4.标准成本制定前后必须对某些问题进行重点把控。制定及推行标准成本是一项非常系统、精细、复杂的过程,建立标准成本体系更加需要踏踏实实、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企业标准成本的制定环节,需要重点把控下列几个方面:首先,因为合理的单价及单位消耗是标准成本制定的前提条件,所以各企业必须加强相关基础性工作的有效性。在标准成本制度的普及过程中,除了要具备组成产成品的零部件、耗材、工艺技术、人工设备外,还应当对这些要素实行科学化的控制。此外,还必须完善有关的原始记录、核算、检验体系等。关于管理体系的健全,企业需要完善许多方面的工作,例如:构建同管理体系要求相统一的管理组织或管理机构,目的是同预算管理相协调;其次,可以配备技术与经营管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以强化标准成本制度的普及和推广。还有一点,就是建立起一种能够保证标准成本体制稳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想更好地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并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就需要不断克服管理惰性,借助激励机制的促进作用,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差异分析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等相关成本标准的完善,借助制度化的形式令企业生产经营体系更加成熟和健全,也是企业应当考虑的关键性方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作经由对标准成本法基本问题的剖析,加上对该方法在国内企业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阐释了企业怎样把标准成本法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借助标准成本法与其他一些方法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如何将标准成本法同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不是任何企业都适用标准成本制度,但是至少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帮助,各企业需要更加重视。
[1]刘舒良.浅析计划值管理在宝钢公司案例中的应用.管理观察.2008(19).
[2]赵艳君.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财经纵横.2011(6).
[3]范松林.宝山钢铁公司标准成本制度管理体系探索.财会通讯.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