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职责绩效及独立性分析
2015-05-29周易星
周易星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被赋予“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之一”的美联储建立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金融恐慌之后,并通过了国会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美联储有着严格的任期制度和严谨的内部结构。美国需要充分利用与欧洲中央银行相似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人员的任免均需通过总统提名再获得参议院的批准。美联储任重而道远,身负“两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政策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来保持币值和经济的稳定。目前,美联储主要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之间借贷的利率来影响货币供求,通过政策杠杆的作用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促进经济稳定。
美联储作为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国家,必然存在一定的优势,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美联储主席可连任,任期与总统相同均为四年。理事的任期14年,不得连任。美联储主席和理事的任期与政府官员的任期交错开来,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政治上的势力对美联储的影响,而长达14年的理事任期也能避免总统直接操纵,保证美联储能够根据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货币政策,坚持自己的主张。二是美联储没有义务向政府报告工作,对政府负责,也无需总统批准,而是向国会报告工作,并且美联储还拥有独立制订货币政策的权利以及能依据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来制定实施的货币政策以及工具。三是美联储像商业银行一样,自负盈亏,因此不需要在资金筹集方面受到国会的拨款程序的控制,也不需要支持财政融资。
经验丰富的格林斯潘在1987年到2006年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20年的任期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宝贵的财富,美联储在格林斯潘的带领下保持着较低“两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刚刚上任几个月的格林斯潘就在1987年10月19日遇到了股票市场上的“黑色星期一”,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2%,造成市场的极度恐慌。如果市场流动性不再扩大,银行信贷持续干涸,资本市场没有办法保持正常运转,将陷入瘫痪状态,经济必将遭受沉重打击。格林斯潘作为美联储主席,为了维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充足的银行信贷,从而稳定民心,制止恐慌,之后股票市场逐渐平稳,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速。911事件发生后,美联储运用监管职能第一时间向金融监管机构获得了大型金融机构的信息并到机构内部进行实地检查,从而判断当前的形势、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危机的措施才使得主要的大型金融机构逃过一劫。然而,美联储的救市举动也存在成本——道德风险。人们在不知道存在多大风险的情况下都愿意购买股票等冒险的投资行为,然而这一行为将导致下一轮金融市场的泡沫,大型金融机构往往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从而从事更高的经营活动,要想在避免道德风险和金融危机之间寻求平衡是矛盾的,然而格林斯潘运用其独特的风险管理范式,凭借精湛的管理技能帮助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格林斯潘运用不同于泰勒规则等任何政策规则的风险管理模式在一系列危机中获得了出色的表现。美联储独立于政府和国会,但国会和政府会以暗示或者直截了当的方式向美联储施加压力。老布什在任期间,整个老布什政府就一直向格林斯潘施加压力,多次在公共场合提醒美联储减息,老布什不赞成美联储保持独立,并且,老布什的经济顾问团认为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要使通货膨胀率下降立即取消宽松的货币政策就能发挥作用,老布什的经济顾问团却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因素将导致名义和实际利率水平之间的差别从而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均衡水平。老布什虽然提名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但格林斯潘为了防止增加通货膨胀趋势导致国家经济长期运行的不利和降低公众生活水平,并没有加强货币扩张政策,通过短期经济扩张来帮助老布什连任,而是选择了更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目标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正是由于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时享有的独立性,以及格林斯潘个人的独立判断,才能够摆脱政治势力上的压力,坚持执行最有利的政策从而实现长期经济稳定。
伯南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后,许多经济学曾经表达了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心。伯南克与格林斯潘不同的是推行民主,在会议上允许表达不同意见,伯南克上台后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先生基于英国的经验指出,通货膨胀的实现益处有三点:第一,美联储能对通货膨胀预期实施更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第二,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政治压力,给定固定的通货膨胀数值,这样能高效突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三,有利于持续增强货币在公众中的透明度。虽然格林斯潘在任期间没有实行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值,但在美联储内部一直都有一个2%的通货膨胀指标,只是尚未在公众场合公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行使得美联储更好的根据宏观经济调节货币政策。
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通过一次次经验的总结,才让我们得以发展,向前迈进。在每一次重大的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监管体制都将变得更加完善,例如,始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联储,曾发生过一系列金融恐慌;1929年到1933年,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这迫使它尽可能地去完善已有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革,最终形成了如今框架体系。随后,人们大多沉溺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假象里,忘记了此前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作为市场运作必要条件的监管,反倒被当作经济繁荣的一种束缚。因此,美国金融机构逐渐由分离业务范围转向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影子银行”模式逃脱了银行监管体系的监管,通过迷惑投资人而使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然而,各种复杂金融产品大规模地涌向市场和家庭导致风险逐步地扩大以至于在全世界蔓延,泡沫般繁荣的景象终究会曝光,最终其背后积聚的各种风险和危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例如,“安然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华尔街丑闻以及次贷危机所带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进行高度独立性的思考。
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比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由此也显示出了美联储存在的诸多弊病,于是美政府开始对美联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美联储由于自身方面的原因没有对衍生金融工具引起足够重视,对金融创新的监督力度也不够,次级贷款及其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意识到,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联储的金融监督权等一系列的权利在之后竟然被加大,当时提出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对美联储的监管权的没有任何制约。世界上两个大国的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得到了扩大的原因在于金融监管机构能够获得准确而又及时的获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信息,并且能够更准确地对受援助的金融机构的各种状况和抵押品价值进行评估,美联储获得监管权后,也能更快速的进行更为有效的危机管理。
然而,在危机之前,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宏观政策却失误被认为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为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会的一些成员表示应当剥夺美联储的监管权利,专注于原本的职能。实际上,曾经发生过的危机比如雷曼破产是因S E C监管不力而不是美联储导致的。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不力,向众多没有偿付能力的消费者出售金融产品也直接成为了次贷危机的催化剂。因此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美联储和政府应当共同合作,提高美联储财务独立的质量以及决策透明度,避免货币的控制权被少数人掌握,比如格林斯潘在任期间对公开市场委员会上投反对票很反感,因此一部分成员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保持与公众的沟通强化美联储主席负责制,要最大程度地保持美联储和政府两者之间的独立性,相较于政府或央行进行“专制统治”来说,显然分立政府与美联储的职责这一方法更为有效,从而防止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任何一方的纰漏和错误而酿成的大错,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或是催化剂。要最大程度地保持两者之间的独立性,相较于政府或央行进行“专制统治”来说,显然分立政府与美联储的职责这一方法更为有效。
[1]蔡志刚.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评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
[2](美)伊森.哈里斯.伯南克的美联储[M].郭宁汪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宇.伯南克时代.格林斯潘之后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展望[M].2006.
[4]刘向民.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美联储职责的调整及深层原因分析[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