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绿色的人——记牟定县孔撬山瞭望台台长张成忠
2015-05-29毕才
□ 毕才
在牟定县林业局,一个叫张成忠的普通党员,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员中,还悄悄流传了一句口头禅——如果你觉得老张不优秀,那么你就上孔撬山在几个月试试!
张成忠何许人也?孔撬山又是什么地方?
张成忠,男,彝族,1980年参加工作,现为牟定县林业局事业干部,助理工程师。
孔撬山,牟定县林业局设置瞭望台的一座山峰,距离县城5公里,海拔2130米。张成忠是瞭望台的台长。虽然称为台,虽然是台长,但是,正式编制只有一个人——确切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台长,一个人的瞭望台。
瞭望塔高15米,矗立在山峰上。如果是欣赏风景,那么放眼一望,山脚下蜿蜒着元双路,东西行驶的车辆在路面渺小如游鱼在河流中,西南边的县城美得像一幅画,四面八方的一座座小坝塘水波粼粼烟波浩渺,田野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色秋光,美不胜收。然而,老张的工作与欣赏风景无关,他的工作是守望,常年四季地守望绿色平安。
瞭望台布局成一个小小的院落,下半边是三间平房,用于储物和宿舍、厨房,穿过过道,房后摆放一个储水的不锈钢罐子,迎面攀爬三十几级台阶就进了瞭望塔,一层、二层有墙体遮盖,感觉不到周围环境的异样,但是,一走上三楼——这个瞭望台最主要的工作场所,就可以马上感受初春三月里凌厉的风:四周围着铁栏杆的走廊,在风中,站在走廊上的人,会感觉到整个瞭望台都在风中摇动,进入瞭望室,灌满耳朵的仍然是风声,风绕着房子转,低吟、呼啸、呜咽、嘶鸣,鬼哭狼嚎般凄厉,令门窗发着各种恐怖刺耳的声音。当然,也不难想象,雨季里的雷鸣电闪和隆冬时节的严寒,哪一样都是少不了的。
一台望远镜,是这个屋子最显眼的装备。在白天,老张每个小时里要做的主要工作就离不开它,要扶着望远镜,转动着透过四周的窗玻璃瞭望一周,一发现火情,就要记录和继续观察,以决定是否报告火警。然后是一张床。老张说夜晚也要在这里值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睡一阵要起来用望远镜巡视一圈,马虎不得。在床铺对面,用来遮蔽楼梯的一面矮墙上,粘贴着一张林区地图,桌子上一部电话和几部对讲机,剩下的是书籍和一摞火情日记。随意翻看记录,2月15日,记录4次:上午10:05时,新桥清水河处烟子大,报某某某;上午11:05时,江坡大木梨弯与楚雄交界处烟子较大,报某某某;下午15时,江坡民乐对面元双公路右侧箐底烟子大,报某某某;下午17:30时,大木梨弯方向烟子更大,报某某某。
老张是2004年来到孔撬山的。刚到孔撬山瞭望台时,为了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他利用雨季的时间,在林管员帮助下,靠双脚行走,走遍整个林区,还通过地图和瞭望比对,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对整个瞭望覆盖区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道路、场点全部都装在他心里。在长期的观察中,他还总结出一套计算火点位置的特殊方法,能够准确预报起火点的坐标位置,加上责任心强,每次火情、起火点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自老张2004年来到孔撬山瞭望台,孔撬山瞭望台的瞭望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大火。老张在瞭望台桌子上摆放的一大摞书籍,只有两类:一类是《瞭望员手册》《森林防火知识手册》《云南省护林防火文件汇编》等业务书籍,另外是《干部教育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云岭先锋》等党内业务学习材料。
老张说,冬春季节里,农田烧田埂地埂的较多,有时候,中午12点到15点这一时段,到处冒火烟,尽管能够判断出是田地,但是要特别留意,风干物燥,很容易引发火灾。这个季节是森林防火戒严期,是自己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像今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就及时扑灭了两起轻微火灾,如果稍有疏忽,那就有可能酿成重大山林火灾。今年大年三十有人到共和镇金马山上祭龙时引发了山林火灾,由于老张及时发现火情,才得以马上扑灭;大年初一蟠猫乡碑厅村委会新村群众在山箐里烧荒引起火灾,由于报告及时,村委会组织力量及时扑灭了火灾。说到这里,老张语气里流露出自豪和骄傲,他说,自己在这里工作了11年,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
孔撬山瞭望台是牟定瞭望范围最大的瞭望台,覆盖牟定全县70%的林区面积,达110余万亩,站在这里可以瞭望到牟定另一个和周边县市的3个瞭望台。在这片林区,随着森林管护的严格和农村薪柴砍伐的减少,森林一年年变绿变繁茂,松涛阵阵,绿风荡漾的美景也一天天呈现。
一个人守在荒僻的高山,风大寒冷,工作单调枯燥,孔撬山的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首先是缺水。2011年以前,吃水要到山箐里到处去找,找着了一桶一桶背回来,积蓄在水缸里。经过局里协调,请公安消防部门派消防车送了3年。一直到2011年,才在山上打了一口井,基本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由于缺水,土壤干寡瘦瘠,老张指着院墙外一块地里瘦瘦小小的几棵菜说,种了几个月的蔬菜,除长高了一点,样子还和菜秧苗差不多。养几只鸡吧,还要时刻提防被野猫咬和被老鹰叼走。老张指着瞭望台北侧一个小小的塑料大棚说,那是儿子搭建的,背了些腐叶改良土壤,看能不能种出昌盛一点的新鲜蔬菜。因此在他的厨房里,摆放最多的是干菜:红豆、洋芋、干芭蕉、干野生菌。
老张不会驾驶机动车,每一次去县城都靠步行,来回一趟要三个小时。遇到自己需要进城采买生活用品、到局里开会和办事,就不能按时瞭望。老张说,自己走在路上总有一种担忧,只有回到瞭望台,巡视一周之后心里才会有如释重负之感。局办公室的同事回忆说,老张刚上山那几年,每次到局里办事,看他着急忙慌,有人就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在山上藏了女人?”老张一边摆手一边开步走。现在,已经没有人和他开这样的玩笑。局里的同志深刻理解了他对工作的深厚感情和责任。2014年4月,局里安排老张到省里疗养,他以是森林防火戒严期,是瞭望台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候谢绝,局领导多次做工作才最后说服他,但即使在昆明疗养,他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返程当天一下班车,就立即奔赴工作岗位。
为了确保瞭望台随时有人,2007年,他动员妻子来到孔撬山。他的家乡在共和镇清河村委会清水河村,那里有一座龙虎水库,田地旱涝保收,妻子舍不得,但拗不过老张,上山协助他工作,作为他离岗时的替补,专职为他做饭,不拿国家一分补助。2012年,他又动员儿子也来到孔撬山,局里安排他担任专职护林员,每月领取1000元钱。在护林的同时,兼任老张的摩托车司机和后勤采买。儿子和儿媳妇很羡慕村里举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但他们同样拗不过父亲。
一家三口常驻山上,为了方便生活,儿子建议说买一辆微型车,老张没有反对,但是他为一辆车钱发愁。儿子媳妇知道了,亲家也知道了,就给女婿送来了3.5万元,老张出了1.5万。一年时间过去了,说起来老张总觉得愧疚,觉得对不起儿媳妇娘家。
从山上到公路有近两公里的林间毛路,凹凸不平,坡陡弯急,还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头,老张指着摆在院子角落里有些锈迹斑斑的3辆摩托车说,这都是这几年骑坏的。一直在旁边不多言语的儿子插话说,微型车方便,只是油钱比摩托车贵。
老张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到现在已有28年,除开初5年在凤屯林业站外,其余23年都在山上工作,他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从来没有向单位提出过工作上的任何要求。在三峰山自然保护区工作时,他下乡时出过车祸,家里建议向组织反映改变一下工作环境,他没有提。最近几年,他被检查出胃部息肉,也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工作要求。每年,在森林戒严期,他靠服药坚持工作,秋季才去住院治疗,今年已经连续住院3次。
一个工作了28年的国家财政供养的事业干部,没有一套商品房,甚至连农村老家的房屋也算不上宽敞,用两袖清风来形容他恰如其分。2014年,在县林业局的帮助下,老张在县城争取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公租房,这才在县城有了一个简陋的窝。
老张职高毕业,因为学历不高,职称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扣除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奖励性绩效工资等费用,按月到账的工资只有2500元左右,尽管在乡下工作,但因为编制在县林业局,按政策也不能享受乡镇津贴。这些问题都没有从老张口中说出,都是局办公室的人说的。局里同事还说,老张也从来没有向局里提过小到水电费用补贴一类的要求,最让他们感动的是,有时候要捐款或者交纳党费、书报费,打电话给他,他要么说好,然后马上来交,要么说请给他先垫一下,因为老张从来不会拖欠,无论谁也会马上说好的。
老张不善言语,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职责和诠释着党性,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森林防火瞭望事业,奉献给满山的绿色。党和政府也记住了他:1989年,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他被评为“牟定县廉政勤政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牟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