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老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2015-05-29牛荣华青岛大学医院保健科山东青岛266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空巢意愿子女

牛荣华 张 迪 (青岛大学医院保健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由于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变化、反哺关系消失等原因使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1〕。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和自助养老日益被重视,也有学者提出新的养老方式类型,例如家族养老〔2〕、老伙伴互助养老等〔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目前社会养老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与子女同住仍然是受老人推崇也是最有效率的照料方式之一。既往研究中,有学者关注到居住期望和目前的居住状况是城市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4〕。本研究分析空巢老人未来养老选择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分层整群和随机抽青岛市7个区434名空巢老人,排除患有精神病、智力障碍、长期卧床等明显躯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7份(98.2%)。男207人,女220人。年龄60~89岁。60~69岁229人,70~79岁163人,≥80岁35人;初中及以下文化281人,中专/高中文化水平80人,大专及以上的66人;有配偶同住的空巢老人302人,有偶分居、丧偶、离婚和未婚的老人共有125人;其中独居的99人,无配偶而与其他老人同住的有26人。由于比例较少,将其与配偶同住者合并称为“伴居”。健康状况: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差的53人,一般207人,较好167人。经济状况:每月≤1 500元147人,1 501~2 500元177人,2 501~3 500元59人,>3 500元44人。住房状况:≤40 m245人;41~60 m2150人;61~90 m2142人;>90 m290人。样本中空巢老人有的无子女或独生子女去世,最多的子女数是6个,包括亲生子女和继子女和收养子女。

1.2 方法 主试由经过培训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问卷中养老意愿有4个选择,分别为居家找保姆养老、居家社会养老、到养老院、与子女同住养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空巢老人选择养老方式的意愿分布 不同月经济收入对养老意愿的选择,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42,P=0.000)。从居住现状看,在养老意愿中选择与子女同住的在独居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伴居(Z=-3.13,P=0.002)。相对空巢比例大于绝对空巢(Z=-2.594,P=0.009)。从文化程度看,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比率,在初中及以下组最高,高中及中专组次之,而大专及以上水平组最低,3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4,P=0.000)。见表 1。

表1 不同月经济收入的空巢老人养老愿望〔n(%)〕

2.2 影响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目前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居住现状和居住面积统为变量的指标,引入模型1。然后依次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四个变量引入方程,建立模型2,最后把子女数和空巢老人的对子女尽孝的评价引入建立模型3。所有变量引入法为强迫引入法(ENTER)法(见表2)。在模型1中,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当前的家庭结构和居住现状影响他们在未来养老方式上的选择。其中月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对其影响显著(P<0.01)。绝对空巢老人回答愿意与子女同住养老的较相对空巢老人少(P<0.01)。独居选择与子女同住愿望的比伴居者高(P<0.05)。但是从住房面积除≤40 m2组对是否与子女同住养老的影响显著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空巢老人养老意愿选择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模型2中,经济收入、当前家庭结构及居住现状的差异,对居民的未来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依然存在。只是随着个体特征变量的引入,不同月收入在养老意愿的差异程度依然非常明显、独居和伴居、绝对空巢和相对空巢的老人稍有变化,同时居住面积≤40 m2组相对于>90 m2组的差异也存在。模型2新引入变量后的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的空巢老人,往往越倾向于选择未来与子女同住(P<0.01)。在性别上男性相比女性选择与子女同住的比例略高(P<0.05),而年龄和自评健康状况对这种意愿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模型3中,新变量空巢老人对子女尽孝的评价、拥有子女数量2种变量的引入,模型2和模型1的影响因素有了一些变化。经济收入影响依然非常明显,受教育程度稍有变化,独居和伴居比较的差异逐渐加大,只是绝对和相对空巢老人的选择意愿差异变得不显著,住房面积的影响也随着消失。新变量中,空巢老人对子女的尽孝评价对其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较大(P<0.01),而空巢老人的子女数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空巢老人在养老方式选择的意愿上呈现出几个明显特征:①居家养老是空巢老人对未来居住安排的主流意愿。其中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的比例超过1/3;②空巢并非完全自愿,而是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化及多种因素的必然结果。③影响空巢老人的养老愿望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受教育程度、居住现状和对子女尽孝的评价。许多低收入者由于经济上还有很多依靠子女的帮助,决定了他们从情感上也更多地对子女的依恋。受教育程度主要决定了其养老退休金,同时还由于受教育程度一般与其经济收入呈正相关,相应的经济水平高,独立应对困难的能力也较高。养老意愿与子女数量关系影响显著程度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吴翠萍〔4〕结果相同。整体而言,老年时独自或与配偶居住,并依靠社会养老或自我养老成为城市居民安渡晚年的主流意愿,但养老意愿选择与空巢老人对子女的尽孝评价密切相关〔5〕。调查同时显示,有些空巢老人不断地埋怨子女不回家,甚至骂孩子不孝,并说什么都不缺,宁愿让孩子回来啃老,只希望多回来看看,反映了空巢老人对子女有很强的情感依赖〔6〕。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只能容纳1%左右的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且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低〔7〕。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现实选择,但在目前居家社会养老还不完善,尽管“空巢”的家庭还将进一步增多,家庭养老的功能在日益削弱,仍有30.4%的空巢老人选择与子女同住养老。可见,一家老少同住生活有很强的心理优势,有研究显示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空巢老人好,绝对空巢的心理健康不如相对空巢老人〔8〕。

1 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77-8.

2 李 琴.合伙养老亲朋好友暮年来相伴〔J〕.中国老年,2013;32(3):29-30.

3 宗晨亮.上海试水“老伙伴”互助养老模式〔N〕.老年生活报,2012-7-2(1).

4 吴翠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2296-7.

5 Luo B,Zhan H.Filial piety and functional support:understanding 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among families with migrate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Ageing Inter,2012;37(1):69-92.

6 桂 莹,邹 焰.遵义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杂志,2012;12(21):1-3.

7 李安彬.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模型建构——兼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服务〔D〕.宁波: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6.

8 王玲风,施跃健.城市空巢老人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704.

猜你喜欢

空巢意愿子女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