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对较低的原因探究
2015-05-28王艳艳
王艳艳
摘 要: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相对较低的,所以要通过对这些新情况的探索,找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1.教育基础薄弱、语言理解困难
当学生被问到你认为造成学生理论基础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时,60.8%认为是所处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造成的,24.8%认为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造成的,14.2%认为是理论知识本身有难度,不易理解。通过分析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相对经济较弱,教育硬件设施条件差、教育基础薄弱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水平、智能素养影响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地区的经济影响每一个家庭,尤其是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家庭的大学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通常在校采取边打工边上学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常此以往,必然影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深奥难懂,面临“不理解、学不会”是普遍的事。以往参加的学习多数都是在少数民族学校,相比汉族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理论内容的学习程度方面稍浅,涉及的范围较窄。在被问到作为()族对已翻译成书的理论著作是否理解上,90%的汉族学生表示能够很好地理解理论著作,8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对翻译好的理论著作在理解上存在困难,究其原因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汉族大学生由于语言的差异、汉语教化较晚的原因,使他们在某些词语的理解上处于劣势。例如: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时,就会出现个别理论知识中涉及的专有名词无法解释,需要借助一定的汉语。而且长期在少数民族学校学习使他们对汉语接触的时间较晚,应用较少。
2.实践机会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
较高的理论素养水平不仅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掌握,还要有加以应用指导实践的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误会和偏见,使得他们忽视了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哪所高校都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但是不意味着哪所高校都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作为选修课来上。西南民族大学就是典型的把理论知识学习作为选修课的例子,除理论教育专业外。在大学生被问到理论知识课应该归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时,67.1%的学生选择的是选修课,只有17.9%大学生选择了必修课。造成理论知识与应用不能同步的一个原因就是,学院部分大学生认为选修课所学的东西只要背会,考前临时复习就会通过考试,再加上选修课考试把关不严,内容简单,没有涉及实践能力的检测,所以导致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回答“你认为理论知识有多少接触实践的机会”的问题时,66.1%的学认为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检验机会少,即使是本科理论知识专业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机会也很少;更甚者20.1%表示即使有实践的机会,他们也不屑的参加。56.6%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37%表示他们是为了得到德育分而被迫参与,所以另一个造成理论知识与应用不能同步的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价值追求转变,缺少正确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的经济和教育与世界的互动日益增强。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国各个方面都造成了深刻的变革,使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有了新的进展,也让大学生的理论教育面临新的社会环境,更影响了大学生理论素养水平的提高。在被问到“你更重视思想进步和物质追求时”,52.3%大学生选择了物质追求,因为物质的东西更现实;26.9%大学生选择了思想进步,因为自身素养更重要。造成大学生对理论素养认识较低的原因:其一,大学生价值追求转变,他们认为重视理论素养提高、思想进步的时代早已过去;在市场经济时期重视更多的是物质和利益的追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更给了西方国家向我国输入意识形态、文化产品以企图使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处于转变阶段的大学生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机会,致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影响。其二,社会文化生活日趋多样使现在的大学生思想独立、选择性较多,缺少正确的价值观。江泽民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引导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二十世纪中期,社会主义极大发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已成为大众学子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做出贡献就是他们的骄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更是他们的人生需要。然而在问到是否对书本和课堂上所学内容深信不疑时,23.8%大学生都表示质疑,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49.2%大学生认为大部分内容正确,仍有少部分内容在不断被更新。这就能表明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增强,思想更加独立。说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观表现在,当被问到你愿意为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时,50.7%大学生表示不愿意,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就可以;29.1%大学生认为没必要学那么久;仅仅20.1%大学生愿意,不论是因为什么,这种对理论知识的态度和想法是必须有的。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理论知识学习氛围
学校在研究和传播理论知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进行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场所。因此,要想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学校开设理论课程是必不可少的。造成校园建设缓慢、活动内容贫乏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被问到学院举行那类活动比较隆重时,49.2%大学生选择了校庆;41.2%大学生选择了体育竞赛和歌舞比赛;只有9.5%大学生选择了理论知识竞赛。尤其是学生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建议的没有落实,环境没有改善,图书的种类和版本和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学校缺少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氛围,没有统一一致的理论教育方向,就无法使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每年为数不多的考研学子拼命学习政治理论也很少能影响到整个校园的氛围,班级和走廊里挂着许久的哲人的画像也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问到你有考研的意向时,调查的结果显示没有考研想法的人中,有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66%表示没有,即使对他们有优惠政策;有占汉族大学生的75.5%也表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