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芒果街
2015-05-28李可
李可
摘 要:《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也是奇卡纳文学的代表之一。书中通过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视角,作者细腻地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拉裔移民女性形象,道出了她们在本族“父权至上”传统和客居他乡被边缘化的夹缝中的苦痛挣扎与觉醒。本论文旨在以“飞散”的视域详细剖析芒果街上女性的觉醒。
关键词:芒果街;拉裔女性;飞散视域;觉醒
一、引言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一部著名作品,小说以移民社区芒果街为背景,生动刻画了芝加哥波多黎各族裔贫民社区里行行色色的女性形象。这部“描述了许多个人化的故事以及‘数千沉默的女人的抗争”的小说让希斯内罗丝声名鹊起。[1]1985年,该书荣获美洲图书奖,使得“奇卡纳文学”受到了更多关注,许多研究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探究移民社区女性的生存境遇及身份探寻。典型的如石平萍的“开辟女性生存的新空间——析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的房子》”[2]、杨铭的“族裔女性的困惑与成长——析《芒果街上的小屋》”等等[3]。本论文旨在从“飞散”文学这一不同视角出发探究该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觉醒。
二、芒果街上的女性——“飞散”下的觉醒
“飞散”(diaspora),最早是西方人用来描述犹太人的大规模“离家出走”和所处于的“流离失所”状态,多隐含一种背井离乡的辛酸与苦楚。后经过发展,被赋予“希望”的寓意。根据著名教授童明所言,“飞散”还是生命繁衍的艺术。从飞散的视角来看,一个有活力的民族或族群,一定有开放性的民族思维,不自我封闭在固有逻辑里”。[4]《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书中,作者深刻描摹了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一步步觉醒直至最终走出芒果街的历程。这从一定程度上传递出一种希望,埃斯佩朗莎的离开是为了拯救更多的族裔女性,为了族裔女性生生不息的热望!
2.1对房子的期冀
麦克克莱肯指出,“房子是埃斯佩朗莎自我的物化”。对房子的期冀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埃斯佩朗莎的觉醒。一直以来,埃斯佩朗莎都期冀拥有一所真正的大屋,一所可以指给别人看的,让她觉得骄傲自豪的房子。然而,芒果街上的破败小屋只能凸显他们身份的卑微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在学校里,埃斯佩朗莎不得不忍受被房子类型化和符号化的现状,作为另类的她无法分享学校里属于别人的餐厅空间。
最开始,埃斯佩朗莎也曾幻想要一所山上的房子,可后来她意识到那些住在山上、睡得靠星星如此近的人都是傲慢的不朝下看的人。而她想要的房子,是一所给流浪者也会带来温暖的房子。埃斯佩朗莎宣告,终有一天,她会有一所自己的房子,“不是小公寓。也不是阴面的大公寓。也不是哪一个男人的房子。是完完全全我自己的。那里有我的前廊我的枕头,我漂亮的紫色矮牵牛。不用和谁去作对。只是一所寂静如雪的房子,一个自己归去的空间,洁净如同诗笔未落的纸”。[5]
不同于书中形形色色被缚在房子里丢掉梦想的女性角色,埃斯佩朗莎虽然也经受着“飞散”下的挣扎和被边缘化,但她勇敢逐梦,一直没有放弃对拥有自己房子的期冀。她想摆脱贫困和贫困带来的羞辱,想挺直腰板骄傲地做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说即使拥有了这样的房子,也不会忘记自己真正的身份——来自芒果街,来自墨西哥社区。
2.2对身份的探寻
小说中,在目睹了一个个渐渐迷失自我的女性后,埃斯佩朗莎认识到丧失身份的可怕性。她“决定不要长大变成像别人那么温顺的样子,把脖子搁在门槛上等待甜蜜的枷链”。[5]并爆发了最强烈的宣言,“我是那个像男人一样离开餐桌的人,不把椅子摆正来,也不拾起碗筷来”。[5]就这样,埃斯佩朗莎一步步的探寻着自己的身份,为一份平等而努力。即使受挫受打击时,也丝毫未放弃过希望。她每天都和房子近旁的那四棵细弱的小树对话,因为这几棵树给了她勇气和力量。“它们在地下展开凶猛的根系,用它们猛烈的牙齿噬咬天空,怒气从不懈怠。伸展伸展从不忘记伸展”。[5]
可喜的是,芒果街上也有少数几个为自由抗争的女性,她们的追寻最终为埃斯佩朗莎指明了方向。密涅瓦虽然嫁给了一个粗暴不负责任的丈夫,但还坚持写诗和读诗,因为诗歌可以让她在生活的重压下获得短暂的自由,能够让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飞翔。埃斯佩朗莎的婶婶瓜达卢佩虽然病重卧床,但依然鼓励埃斯佩朗莎写诗,因为她知道诗歌可以让埃斯佩朗莎避免重复自己悲惨的命运,重塑自己美好的思想世界。阿莉西娅虽然被父亲关在家里,为他准备每天的早餐,但还是坚持每天乘两趟火车和一趟巴士去上学,因为那是她获得知识力量和自我解放的唯一途径。正是在这些身处逆境中的女性的指引下,埃斯佩朗莎最终明确了实现梦想的途径:她,要靠写作走出芒果街。
卡伦·凯普兰指出:“我们必须离开家,因为家常常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其它有害的社会行为实施的地方。我们要找到能够安置我们的地方,这个地方能容纳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不同,这个地方能将我们从过去中拯救出来,焕发新生”。小说中,埃斯佩朗莎的离开正是一种觉醒,她承载着拯救万千族裔女性,使其焕发新生的伟大希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奇卡纳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桑德拉在书中细腻地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拉裔移民女性形象,描摹了小说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不放弃探寻身份和追逐梦想的伟大觉醒。本论文以“飞散”的视域重点剖析了埃斯佩浪莎的觉醒,并最终指出,在芒果街这样的移民社区,小女孩的离开是伟大的抉择,她的离开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归来;她的离开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拉裔女性的觉醒!
参考文献:
[1] Doyle,Jacqueline.“More Room of Her Own:Sandra Cisneross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J].MELUS.1994(4):5-35.
[2] 石平萍.开辟女性生存的新空间——析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芒果街的房子》[J].外国文学,2005,(5):23-26.
[3] 杨铭.族裔女性的困惑与成长——析《芒果街上的小屋》[J]外国文学2009,(4):132-133.
[4] 童明.飞散的文化和文学[J].外国文学,2007,(1):89-99.
[5]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著,潘帕译.《芒果街上的小屋》(英汉对照)[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