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5-05-28李娟玲
李娟玲
摘 要:本文基于宁夏银川市华西中学在校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分别从教师对微课认知状况和教师对微课资源建设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教师对微课认知状况有深入了解,在参与微课设计与开发时,操作类软件技能欠缺。最后,本文就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对策
一、问题提出
微课作为新型教学与学习资源,迅速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从MOOC、公开课逐渐走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移动设备的多样化,资源不断丰富,碎片化、系列化的微视频资源得到更多学习者的青睐,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即微小、碎片化。微课程容量小,学习目标单纯集中,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可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2014年5月,银川市为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汇集生成性课程资源,银川市教科所决定组织开展“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1]。本文基于宁夏银川市华西中学对60名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反映出微课资源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微课概念界定
胡铁生对“微课”的概念做了三次修订:“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宁夏华西中学60名任课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于2014年9月20日发布,于2014年9月28日回收,发放问卷60份,就对任课教师而言,覆盖率达100%,问卷回收55份,有效样本总数55份,回收率为91.67%。对所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处理,教师对微课认知现状、教师对微课资源建设的态度进行频数分析。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对微课认知现状、教师对微课资源建设的态度。其中,教师对微课认知现状为单项选择题,教师对微课资源建设的态度为多项选择题。
三、研究过程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研究在宁夏华西中学60名任课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55份问卷,有效问卷55份。有效被试中男、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34.5%和65.5%,教龄1-3年以下、4-6年、7-9年和10年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32.7%、21.8%、23.6%和21.8%,其中教龄1-3年以下的教师比例最大,由此可看出本校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教师年龄段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36岁和45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4.5%、63.6%、14.5%和7.3%,教师任教年级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所占比例为27.3%、38.2%和34.5%,任课教师目前的学历为专科、本科和硕士及其以上所占比例为1.8%、94.5%和3.6%%,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大,教师职称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其他所占比例为27.3%、49.1%、5.5%和18.2%,教师目前的任教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和其他所占比例为16.4%、14.5%、21.8%、12.7%、3.6%、1.8%、5.5%、3.6%、5.5%、3.6%、5.5%、1.8%、1.8%、3.6%、和7.3%,从教师目前的任教科目来看语文、数学和英语是本校占用教师较多的科目,其中英语教师所占比重最大。
(二)教师对微课认知现状
在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现状中,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上一般了解(58.2%),比较了解(3.6%),两者合计61.8%;不了解(29.1%),非常不了解(9.1%),两者合计38.3%,教师对微课了解比例占61.8%,数据分析表明了解微课的教师占大多数。
教师从第一次接触微课时间上,从未听过(9.1%)、三个月以内(56.4%)、三个月到六个月(12.7%)、半年到一年(20%)、一年以上(1.8%),由此可看出教师接触微课的时间在三个月以内的最多,其次是半年到一年。
教师对听说银川微课大赛的渠道方面,问卷所列四种形式中从教育行政文件听说(29.6%)、网络(3.7%)、培训会(29.6%)、同事介绍(33.3%)、其他途径(3.7%)。通过同事介绍听说的所占比重最大。
对于参加银川市微课大赛的原因,调查发现,提高知名度(3.7%)、提高教学水平(27.8%)、学习新技能(31.5%)、评定职称(16.7%)、其他(20%)。其中学习新技能的教师所占比例最大,表明教师对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知识技能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在微课适宜的时长中,5分钟以下(20%)、5-8分钟占(61.8%)、8-10分钟占(10.9%)、10-15分钟(5.5%)、15分钟以上(1.8%)。微课时长在5-8分钟的认可率高居榜首。
根据常用的课堂教学环节,哪些环节中使用微课更有效?知识讲授(30%)、错题讲解(24%)、内容拓展(22%)、复习巩固(20%)、其他(4%)。大多数教师认为在知识教授中环节中使用微课更有效,其次是错题讲解。
微课更适合哪种内容的讲解中,记忆类(4%)、读图类(10%)、举例类(28%)、分析说明类(38.2%)、运用创造类(16%)。分析说明类占比例最大。
(三)教师对微课资源建设的态度
参与设计“微课”的开发时,存在的困难方面,现在工作量已经很大,没有多余精力去设计(59.3%),动画类或者相关操作类软件技能较为欠缺(64.8%),不了解“微课程”的开发设计模型,专业知识背景不够,担心无法胜任(55.6%),领导不重视不给予支持相关资源开发(1.9%),其他教师积极性参与性不高(1.9%),其他(1.9%)。
开发“微课程”能够带课堂带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55.6%);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4.4%);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27.8%);提髙教学目标针对性、指向性,提高教学质量(51.9%);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3.3%);其他(3.7%)。
根据对“微课程”的了解,对这种教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的感受是,在教学内容上更具有简短及针对性,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54.9%);在教学时间上,它短小精悍,可以弥补课上时间不足的困境(56.9%);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知识点呈现方式能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41.2%);可以充分利用该类教学资源到教学平台上,可以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33.3%),教学目标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教学目标,并且更能满足出三维目标(17.6%),其他(5.9%)。
四、研究结论
(一)教师对微课认知现状
调查发现,61.8%教师对微课有所了解,了解微课的人数超过一半。第一次接触微课时间上三个月以内的人数最多占56.%,由此可看出,从2014年5月银川市教科所决定组织开展“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到2014年9月调查问卷发放,在此期间“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对教师接触和了解微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调查还发现33.3%教师通过同事介绍听说银川微课大赛,29.6%的教师从教育行政文件和培训会听说银川微课大赛,两者所占的人数相同,合计占59.2%,教育行政文件和培训会是教师了解微课的重要途径。
此次调查中发现,61.8%的教师认为微课时长应该在5-8分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微课大赛的评价机制的导向(参赛通知中微课时长规定)作用,二是根据初中生的记忆曲线特征。5-8分钟时间教师可以讲清某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并且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最佳。
微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使用中,知识讲授、错题讲解、内容拓展、复习巩固比例相差不明显,但30%的教师在知识教授环节使用微课占居第一。调查表明,有不少教师认为微课可同时运用于知识教授、错题讲解、内容拓展、复习巩固等学习环节。
微课在教学内容中的使用,38.2%的教师认为分析说明类更适用,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认知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分析建立在记忆、理解、应用的基础上,是评价与创造的前奏。
(二)教师对微课资源建设的态度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遇到的首要问题在技术方面,如64.8%的教师认为动画类或者相关操作类软件技能较为欠缺,认为自己微课制作不足也主要是在技术层面。微课制作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手段,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方法等要素的集合体,要重点处理好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合理选题。选题的形成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既需要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较强科学研究的洞察力和预见性[5]。
55.6%的教师认为开发“微课”能够带课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者的辅导者,成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帮助者和引领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微课资源进行探索与发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6.9%的教师对“微课程”这种教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表示,在教学时间上,它短小精悍,可以弥补课上时间不足的困境,可以让学习者对所学的事物和现象有形象的认识,从而拓展学习者认识客观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条件下的直观可以深化学习的进程[6]。利用微视频资源把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及抽象的内容加以表现,或给学习者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既增加了教师信息的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习者获得信息的形式。
五、建议
微课资源建设要在中小学发挥应有的价值,让教师自愿投入到微课设计与开发中,需要让中小学教师切身感受到相关的微课资源科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工作绩效。并且通过加强培训与实践应用等方式,使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教研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7]。
(1)骨干教师培训。一方面要针对学校骨干教师和教学行政开展微课理论认识培训。另一方面,既有微课制作技术培训,也有成功应用案例分享。在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上,还通过教研室分学科开展培训,使得全员教师对微课理论认识和微课制作技术逐步得到深化。
(2)教师研讨会。定期举行教师研讨会,面向全区所有一线教师,内容涉及学校管理、家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主题,供广大师生学习和了解前沿发展,为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打好基础。
(3)建立学习平台。建立微课资源库,将课堂教学所需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学习平台,以“微课”学习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教师可自主选择和充分使用微课资源。
参考文献:
[1] 关于组织开展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2014-5-6.http://www.nxyc9z.com/newsInfo.aspx?pkId=7816
[2] 微课.2011-06-25.http://baike.haosou.com/doc/5395202-5632354.html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 赵瑞芳,胡作富,袁建云.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0.
[5]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6] Levie,W,&Lentz;,R.(1982),Effect of text illustrations.A review of research.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Journal,30,195-232.2005,(11):98-101.
[7] 刘禹,陈玲,余胜泉.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话教育研究,2012,(8):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