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

2015-05-28邓小怡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情境问题

邓小怡

摘 要:21世纪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呼吁应重新审视数学教学,使其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本文以当前的情境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理论,情境问题的有关教学模式,总结了教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情境-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未来教学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情境、问题、教学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课堂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符号美,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本文提出“通过创设美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观点。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主要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案例,对每种创设方式进行了辅助说明,随后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的论述,指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理论支持

2.1问题情境理论

问题情境的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在20世纪初,杜威提倡过问题教学,其核心即问题情境。《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讲道,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教育的最高理念乃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生命。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新课标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数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走自主学习和探求知识之路。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2.2问题情境创设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反对支配着教育的“客观主义”。在“客观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很多教师把自己视为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的外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和组织化。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的意义寓于情境之中,教师应该成为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乐于建构知识的促进者。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境”是客观的环境。情境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情境教学强调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手段来带人情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教内容来优化情境;运用情境,缩短学生心理距离,提高学生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对知识进行建构;通过拓宽情境,促进学生智能及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

2.3问题情境创设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既要创设与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创设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使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具有情境性、问题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三、情境问题的有关教学模式

3.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数学课要求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如在“方案设计”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一农夫带有鸡、狗和米三样东西。现农夫要渡河,而船只能承载农夫和鸡、狗、米中其中的一样。如果农夫不在场,鸡要吃米,狗要吃鸡。请问农夫应怎样渡河才能使鸡、狗、米都丝毫无损?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注重通过捕捉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加强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认识到应用意识数学是一项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重要影响。

3.2创设“温故知新”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安排如下游戏:请学生把手中的纸牌乘以8再减去2,然后叫学生说出结果,教师依次猜出学生手中的牌,如一学生通过计算后说出的结果为“46”,教师通过解方程8x-2=46,得x=6,即猜出这张牌为“6”。这个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牌后,学生对教师的本领甚感惊讶,此时教师顺势推出“一元一次方程”,学生求知欲望大大加强。

3.3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利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软件动态的演示函数图象,形象直观的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

3.4创设实验情境

创设情境时,尽量运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和注重将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问题情境相互呼应,成为一个系统。当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受限制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的模拟实验情境。学生一边按照老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一边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中,为使学生巩固仰角、俯角的概念,能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量角器、卷尺、直尺等测量国旗杆的高度。先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法,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仰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数的应用。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结论与前景展望

传统的教法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明确了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并从根本上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视角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场景体会数学的现实价值,同时让学生认识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和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未来的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魏钦.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2] 王华.高中“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践.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

[3] 中学数学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0.

[4] 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设2013.

[6] 列谈.“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海峡科学出版社:2014.

[7] 王事勇.中学数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创新教育,2001.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情境问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