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
2015-05-28钱晓丽
摘 要: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行动的指南,是价值观的天然土壤。本文从狭义文化视角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文化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具有最广泛的价值共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要求。
总体上看,虽然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社会成员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状态与冲突,实际行为失范和理想信念危机并存,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現实的人的价值观。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行动的指南,是价值观的天然土壤。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本文拟从狭义文化视角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路径。
一、扎实塑造与培养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市场化、信息网络化三大趋势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作用,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从单一性到多样性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一旦失去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人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价值选项会陷入辨析的困境,甚至误入歧途。扎实塑造与培养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成了时代的必然。主流文化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能够在诸多文化中起到主导地位,并能整合和引领其他文化的文化。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塑造与培养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扎实塑造与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一是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高我国主流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理论的最新成果,丰富、充实我国的主流文化。二是要创造性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它具有当代积极意义;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传统,赋予它与时俱进的品质;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壮大充实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三是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创新主流文化,支持有益的亚文化,改造落后的旧文化,坚决抵制反动文化。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途径以加快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二、深化、拓展有效的文化交流与对话,提升公民的文化判断力
文化判断力是主体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对一定文化现象及其价值所表现出来的选择、判别、取舍、整合的高级认识能力,它渗透在主体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层面之中,包括信仰、道德、科学、艺术、习俗、生活方式、网络联系等。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多元文化有着较为宽容的心态和较强的适应与接纳能力,文化交融与冲突对人们产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难以比拟的震动和影响。但要看到,人们面对各种价值选择表现出来的矛盾性、盲目性、武断性等,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力,所以提升人们的文化判断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提升公民的文化判断力,第一要务是帮助人们建立文化判断的标准。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只有使人们在思想深处真正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使人们在面对多元文化的负面影响时能固守住思想阵地,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二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理解西方文化。一方面,引导人们认真分析和研究西方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秀成果,帮助他们客观批判西方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使人们能以开放、理性的心态充分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西方文化资源和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习西方文化中的指导地位的同时,要开展积极的思想反思活动,帮助人们抵制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冲击。
三、切实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积极引领社会思潮是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切实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核心问题。二要建立起对社会思潮进行迅捷、动态的预测、分析、引导、反应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思潮预测机制。要最大可能地减少负面社会思潮的影响,就要及时地对其做出准确预测,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危害,研究其变化趋向。其次要建立引导疏通机制。引导疏通是解决人们社会意识领域中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引导疏通中要对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对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果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再次是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反应机制。关注负面社会思潮及其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和反馈,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尽可能防止消极错误思潮的蔓延滋长。三要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是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追求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在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按照核心价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涵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有效地转化为人们自觉价值追求的体制机制与科学路径。首先要重视建构人们对国家、政治、民族、文化及自我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其次在面向大众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要提高其真理性与彻底性,使其客观、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再次,要运用社团、网络、媒体等多元、立体、社会化的宣传教育手段和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众的影响力、引导力,让民众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魅力。
四、加强对现代传媒的文化管理
加强现代传媒的文化管理,一是政府要强化对现代传媒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现代传媒管理机构。其次,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现代传媒监督管理机制,调动民众和社会的力量实施对整个媒体的监督,形成以民众和社会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评判为准则的文化氛围。再次,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监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防止惡意信息的扩散与传播,防范网络犯罪。二要强化现代传媒的服务功能,利用现代传媒宣扬民族精神和民族习俗,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面对更新的现代传媒体系,我们应该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风俗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使现代传媒为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服务,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文化的民族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三是建立健全媒体信息监督与引导机制。首先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舆情报送及研判机制,由专门人员负责搜集媒体的舆情信息,通过网络信息监管、舆情采编和分析,对各类媒体上的重要舆情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及时掌握各类媒体动态,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次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遇到重大突发舆情时,能够分层次、分领域做好应急情况下热点敏感问题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舆情发现—舆情通报—部门处理—跟踪反馈”等一整套反应机制,迅速扭转媒体舆论的错误倾向。
五、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增强公民的文化自觉
在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文化自觉的强大力量体现在它赋予人们理性的文化分析、遴选、传播和创新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当前,提升公民的文化自觉,加强公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现实的有效途径。一是社会普遍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等,进一步加强普及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公民对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与学习。二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编写传统文化教材,运用适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传播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日岗,覃翠柏.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判断力教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
[2]俞瑞康.试论文化判断力[J].昌吉学院学报,2004(3).
[3]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256.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研究”(14BBS03)。
作者简介:钱晓丽,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