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初探

2015-05-28曾艺旋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曾艺旋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改变了人们接受新事物的习惯与喜好。本文指出了当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新媒体时代下的两点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改善方法,旨在找到最适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前言

从古至今,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就在被世人不断学习与探究。儒家提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道家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法家则重视法律,反对礼制,认为以法治引领社会才能富国强兵。这些思想长盛不衰且一直都为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建设起着指南针的作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会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笔者看来,这正是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对儒道法三家的高度概括和巧妙借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大到小,从浅入深,从国家到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形成全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当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内在要求;二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三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四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迫切需要。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其实正是我们青年文化中需要植入、继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但主流还是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可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青年大学生了解学习信息的方式不再是走进水墨味十足的书店,而是抬头看宣传板、LED屏,低头看手机,回家看电脑。有调查显示,当今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教育,而忽视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学生还没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前就盲目地让学生撰写入党申请书,提高学生入党比例;二是教师在课堂教育时,一味地灌输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内涵和要义,枯燥乏味,游离于大学生感兴趣的部分以外,忽略了核心价值行为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脱离了青年大学生崇尚个性与自由的实际。可信息时代下,互联网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潜力巨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网上信息沟通和交换正在革新传统的交流方式,正在给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工作者就应该在准确把握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探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三、利用新媒体,培养一支与时俱进的工作队伍

在某个关于“大学生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取决于谁”的调查问卷问题上,其中填“自己”的高达40%,“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分别为37%,15%与8%,这表明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与践行上有“重主观,轻客观”的倾向。在“对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者”上,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师”“班主任”“专业教师”的分别占33%,26%,21%与20%。这凸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地位非同寻常、责任至关重大。再加上信息化社会下传播新媒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见建立一支高素质、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是门必修课程。这支队伍在具有高水平的思政工作素养的同时,在面对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彰显个性,偶尔又隐藏自身、琢磨不透的大学生群体时,得善于识别不同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倾向,要能够理解不同想法背后的深层需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其次,最好体验并熟悉应用各种学生所热衷的新媒体技术,使德育工作准确到位,游刃有余。只有深刻并与时俱进地研究新媒体冲击下大学生学习、交往、消费等生活方式的表现特征与变化趋势,才能在理解、尊重、关心的氛围中吸引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进行更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外,传媒载体具有覆盖面广、传递迅速、时效性强等特征。高校可利用广播、校刊、学生工作QQ群、微博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学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让学生加深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接受核心价值观,达到约束和规范日常行为的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搭建有效载体,大胆创新平台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除课堂外,还存在着很多现实载体能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一是文化载体,它具有全面性和渗透性的特征。可以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以文化人、情感人的角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的目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校方可以建立文化长廊、文化手册等。二是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它具有实践性、目的性、参与性特征。只有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真实感,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既然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性明显,那教育切入点就应该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接轨,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随着大学生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将着力点放在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上,真正为大学生排忧解难,管理的同时服务学生,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从内心接受这一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基本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觑,新媒体为提升德育话语的凝聚力提供了创新平台。在开放的新媒体平台中,众多素未谋面者借助新媒体终端凭个人喜好发表观点和意见,形成新的人际关系交往形态,这种社交关系的发展趋势启示我们:高校也应该大胆地从社交关系平台建设入手,积极创新,主动回应大学生的社交和时尚需求,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并且大胆借鉴商业网站运营经验,研发新型的文化产品,以平等的对话姿态赢得大学生的认同,且在适当时机招募学生代理管理平台运作与创新。上海高校正在使用的“易班”项目就是平台创新的精品,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化的提出与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它打破了群众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喜好。未来不仅是信息时代,更是大数据时代,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运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以科技手段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功能,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程新峰.信息时代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电子测试,2013(12).

[2]唐小芹.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2).

[3]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