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条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2015-05-27杨婧陆奕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时代校园文化高校

杨婧  陆奕焕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跨入了全新的微时代。在微时代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微时代条件下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探索微时代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思路,既是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2-0008 -03

一、微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机遇

自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微博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便成为当下最为流行、最受关注的信息传播工具;紧接着,微信作为另一种全新的通讯工具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通过捆绑手机号、QQ号、微博号等方式,短时间内聚集了超过5亿的用户。至此,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全新的传媒时代——微时代正式到来。微时代条件下,微博与微信逐渐成为网络文化衍生下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们不仅创造了新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还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大学生是网络的一大用户群体,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微博与微信的出现在为高校校园增添了新的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1.校园文化内容的极大丰富

微博与微信的公开性、共享性、互动性,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因子和文化元素,扩大了校园文化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为学生的交往交流、自我展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由于微博信息与微信信息的高度公开化和传播的迅捷化,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扩散,由此表现出的不同的政治态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更新着大学生以往的认识和观念。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航的主流意识占据主导地位,青年学生依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广泛使用,高校校园文化越来越多地接受着异质文化、非主流文化,甚至是腐朽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复杂性、冲突性、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

2.校园文化形式的灵活多样

以往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主要有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等。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其酣畅淋漓的交流感和互动性不但创造了其他公共交流工具无法企及的网络神话,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时尚、个性化的元素,使校园文化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很多高校都注册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群,利用官方微博与微信群发布各类与校园情况有关的信息。除此之外,高校里许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也开通了微博与微信,并在微博、微信上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发布微博、微信或者转发微博、微信来表达诉求、反映问题、传递情感、交汇思想。微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传播和信息获取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强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与平等性,这无疑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形式,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3.校园文化载体的有效创新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所学校之所以称为学校的深层积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上的抽象物,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校徽、校训、校歌、校风等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载体,是校园文化最为直观、最具表现力的标识,体现着一所学校师生认同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办学理念和道德规范。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博与微信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传统的网络文化,“微博让现代人可以用互联网的视野去自由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有效积累和价值过滤。”[1]如今,微博、微信所表现出的强大交互性能和信息传播能力,使很多高校开始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这一全新领域,通过微博与微信发布各类学生关注的话题,从而借助这一新的载体进行价值引导与文化建构。

二、微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冲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落到实处。然而,在微时代条件下,微博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形成了庞大的微时代主体,信息的瞬时传播把人们生活的场域变成了一种“压缩时空”的状态,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变得空前便捷的同时,也使得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变得空前强大。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国内微博用户从年龄上看,10~39岁的用户总访问量占81.68%,大学生用户是微博用户中最大的群体。众所周知,学生群体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尚未成熟稳定的价值观,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一些别有用心的煽动者则抓住了这个特点,不断制造各种负面新闻或腐朽文化,传播谣言,引发民愤,荼毒青年学生的理想,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对校园文化环境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大学生群体尤甚,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必须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使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迅速,另一方面也给各种思想言论提供了“裂变”式的传播渠道,为各种消极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扩散提供了温床,这意味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又使校园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微博、微信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可以让任何一点小事件在不经求证的情况下,由庞大的传播主体演变成为校园的特大新闻,瞬间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煽动负面情绪,乃至引起群体性行为失范,这不仅直接危害校园文化建设的安定环境,还对校园和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3.校园文化构建的主体缺失使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陷入困境

微时代条件下,学生群体时常出现的“手机控”“微博控”现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文化建设主体的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直接的挑战,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陷入了困境。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功能多样化,即时通讯趋向简单化和便利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时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制高点,在宣传上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快速传播各类校园新闻和活动信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的情况是: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的到场变成了微博到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本来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学习和交流,拓展知识、增长才干。但由于学生热衷于各种信息的阅读及转发,把本来作为手段的信息转发变成了目的,以转发代替参与,实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很多活动场合,学生的到场是以现场拍照即时共享为目的,不断地刷新微博,陶醉于转发与跟帖评论,造成了“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的现象。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而过度沉溺于微博、微信等新通讯工具以后,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缺位,致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陷入了困境。

三、微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1.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价值观引领方面的作用

校园文化意味着师生心灵相通的抽象,演绎着大学校园变化与发展的轨迹,无论是物质形态上的校园文化,还是观念形态上的校园文化,无不体现着师生群体深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累积。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深层次的表达,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因此,微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要重视发挥新媒体在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发布各种具有时代特征和教育意义的信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时政热点,宣传积极正面的价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进一步进行价值观的提炼,探索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与新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水平。”[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必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导向。

2.深入挖掘微博微信在舆情监控方面的优势

微时代的到来,使地理位置越来越变得无关紧要,一种虚拟意义上的“全球性社区”已经形成。分享信息原本是微博早期文化的一大特色,随着微博用户的指数式增长及微信的出现,分享信息则成为了微时代的文化特色,“在Twitter上搜索了一天,让我即刻洞悉人们的交流内容。Twitter就像是一家乡村杂货店,进进出出的人们交流着流言蜚语,我也在那里。”[3]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不但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和发展,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活力,同时它作为一种聆听工具,可以及时掌握校园热点舆论的发布者、传播者和参与者,可以在各色言论中挖掘事实的真相,从而为校园舆情的监控与思想引领提供新的途径。微时代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发挥微博和微信对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和舆情监控作用,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与引领,促进校园文化自觉状态下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保证,为校园文化吸引力和创造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利用微博微信打造校园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新平台

微博与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变革了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承方式和校园文化创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构建着校园文化知觉的新环境。微时代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缺位只能通过主体复位来弥补,即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真正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微时代条件下,应该深入挖掘微博、微信对服务学生成长、激励学生成才的功能,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逻辑解析与文化分析,探索校园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特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理论素材,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实现观念互动与思想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民主、互动、积极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完美对接,打造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平台,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需求。

参考文献:

[l]曹兰胜.微博文化中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审视[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13,(2).

[2]郑永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 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3l[美]i身}尔·以色列.微博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0:61.

猜你喜欢

微时代校园文化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