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校留学生教育中的地域文化导入

2015-05-27穆瑞锋赵梅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燕赵留学生课程

穆瑞锋,杜 瑾,赵梅赏

(河北中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石家庄050091)

中国地域辽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不仅造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国际化与来华留学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也在着力推动各自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给各地高校带来了异国风情,实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留学生也会了解到更多、更深的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由于这些传统文化会影响来华留学生思想上的多元性,并让他们产生新的文化认同,因此地方高校应重视并利用高校办学所在地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的文化特色,加强留学生的文化感知与理解,促进其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推动富有地方特色的留学生教育发展[1]。

一、地域文化导入的意义

(一)地域文化导入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

从国内来看,各大城市留学生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导入地域文化可以使各高校在招生时不会因为争夺留学生资源而产生冲突,并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留学生教育。地域文化可以是独特的饮食、历史人文体验形式,建筑风格、生态景色等,特色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发展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留学生教育当中,借助差异性确立竞争优势。

(二)地域文化导入有利于传播当地文化,增强留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效果

留学生是中外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既是外来文化的输入者,也是中国文化的输出者。留学生对高校所在地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其回国后的学习和工作,这既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感受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又可以使留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跨文化沟通状况并不乐观,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也缺乏主动性。大部分留学生都是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城市或区域生活、学习。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他们形成文化归属感,形成文化积淀,从而促进跨文化沟通,更好地融入趋同化管理的学生活动中。

(三)地域文化导入有利于全面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

地域文化导入可以使中国文化融入到留学生教育的各个层面,有利于高校培养出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的中国通,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贡献力量。留学生在中国不同地方的高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感受中国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特色,回国以后势必将这些文化体验和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从而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而高校也可以通过留学生教育融汇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吸纳力,推动自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二、导入燕赵文化

(一)燕赵文化

1.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河北地形地貌齐全,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全方位扩大内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这是河北开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

2.文化特征

燕赵区域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这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它是由燕赵区域而产生的,是以燕赵区域为典型的。在其他区域,慷慨悲歌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燕赵区域,慷慨悲歌却已是普遍的特征和特殊的标志。所以,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3.旅游资源丰富

河北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长城、山海关、清东陵、清西陵、避暑山庄等景区、景点闻名遐迩,著称于世。吴桥杂技、唐山皮影、蔚县剪纸、衡水内画、永年太极等民族艺术和文化享誉海内外。河北还有许多革命老区和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二)燕赵文化导入与留学生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必定会产生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需求。同时外国留学生的增多,又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地位。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好地介绍河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增进区域感情,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各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引进地域文化元素[2]。

目前各高校留学生的课程还是以听、说、读、写的分技能训练为主。这种模式受限于教材,相对来说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同时,文化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少。在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这种技能训练是有必要的,但在高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再强调技能训练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时候应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以提高汉语水平。但从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含有文化元素的比例很低,更多的是强调技能训练。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即使有一些文化课程,也仅限于报刊阅读、电影赏析的形式上。教育提倡的是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即以文化的视野提升语言教学,以语言教学促进文化的理解和习得。课程设置应该进行变革。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要求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地域文化的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地域文化元素[3]。

1.增设燕赵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大燕赵文化比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区域文化意识,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添加燕赵文化知识。据调查,大部分留学生都有意向或兴趣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可以根据留学生需求开设凸显燕赵文化传统的艺术课程,如书法、剪纸等,还可开设介绍燕赵文化、历史人物的课程。燕赵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以丰富留学生教育教学内容,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学生群体。同时,通过留学生对燕赵文化的感知和传播,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并了解这种文化,进而促进河北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此外,在公共选修课中也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设河北文化、河北经济、河北艺术等课程,进行集中授课[4]。

2.组织学生进行燕赵文化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文化实践活动,定期举办以剪纸、中医学、美食、民族服饰等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日,为留学生搭建体验平台;注重开发适合自己院校的体验项目,并通过高校联合,让学生去兄弟院校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多组织各种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地方文化活动,将他们带入当地中国学生的群体里,让他们切身感受当地的文化。也可以组织留学生参观当地的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让他们全面感受当地文化;或者请当地知名的民间艺术团体为学生进行表演、举办讲座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独特的燕赵文化。

3.建设示范性文化体验基地

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既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为燕赵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平台。高校可以利用校外资源,设立文化体验基地,如民俗博物馆等,组织留学生参观、体验,让他们切身感受燕赵文化,激发他们对燕赵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4.开展城市文化体验活动

高校可以积极发掘社会资源,建立家庭寄宿信息库,开展家庭寄宿活动,为留学生提供入住当地居民家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可以组织开展走访当地特色的民居活动,使留学生真切地感受当地城市文化的风采。开展留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带领留学生走进社区,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体验城市居民文化。与特定节日相结合,比如春节、元宵节等,开展文化民俗活动。组织教师带领留学生去人文景观浓厚的地方体验当地文化,向他们介绍城市节庆活动、人文传统以及人文景观等,加强留学生的文化体验与认同。

高校所在地的文化与文明是来华留学生感知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第一站,高等教育独特的地方文化属性是留学生教育的直接文化因素。地域文化导入应成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河北省高校在留学生教育中应该加大对燕赵文化的推介,塑造例如“熊猫城——成都”等的城市品牌,将燕赵文化导入置于留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提升他们对燕赵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鼓励他们向其他留学生介绍河北省高校,通过口碑影响增强河北省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学习,有效地促进留学生教育的稳步发展。

[1]张晓杭.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张亚冰.地域文化视野下的留学生本科课程设置[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10).

[3]汪灵灵.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地域文化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4]郭丽颖.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当代经济,2009,(20).

猜你喜欢

燕赵留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