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审视:身体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5-05-27宋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体育

宋强

摘要:当前体育理论研究工作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体育”本身进行科学认识与统一的界定, 这也是当前体育学发展与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我国体育研究的症结与原因,厘清“体育”同Physical education、Sport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我国体育的实质。结合我国当前教材中“体育”定义过于宽泛、不严谨等问题,用逻辑学定义的方法对“体育”重新定义。指出我国“体育”是一个中国化概念,其本质是以现代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发展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身体运动。

关键词: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身体运动;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2-0040-06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of "TiYu"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to have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united definition on "TiYu" itself, which is also the primary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iYu"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iYu" research, clarified the distinct relations between TiYu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r Sport in China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 analysis, and then illuminated the essence of "TiYu"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ies of definition in the textbooks, such as being too broad or imprecise, the author has redefined the concept of "TiYu" with logic mean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iYu" is a Chinese-characterized concept, and its essence is to take modern sports as carrier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ody by phys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iYu;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body movement; all-round development[HK]

“体育”从引进我国发展至今经历了百年沧桑,从无到有,从混沌到清晰,又从清晰到迷惑,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体育界也曾组织过四次对体育相关理论的大讨论,争锋与讨论促进了我国体育学术的交流和进步,但迄今为止学术界依旧没有对体育的实质与本源做出清晰的回答。体育是什么?概念该如何科学定义?一些学者从词源学、概念分析学、逻辑学以及西方哲学理论等视角进行分析,一些研究结论尽管丰富了对体育的理解,但学术争鸣却难以达成有成效的、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进而越显弥散出认识危机。然而这个问题又是一个严肃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也是当前体育学科突破发展瓶颈无法绕开的问题,学术界对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滞后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体育学科发展和体育科学实践。本文就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模糊认识进行探索性研究,透过复杂的体育现象理性审视“体育”,并界定体育的概念。

1当前对“体育”的研究症结审视

透过体育复杂现象审视我国体育研究争议的主要问题,从表面上可以看出看我国“体育”与西方体育交流的困惑以及自身研究的症结源于与Physical Education 及Sport 的相互翻译。国内部分学者把Physical Education 与Sport 均译成 “体育”,比如一些中国学者翻译古特曼的《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 把Sport 译成体育,然而这本书实质论述的是Sport (运动或竞技运动)的本质,但这些学者预先假设“Sport=体育”,给学生造成概念的上既定事实,使我们对体育理解走向歧途,尽管西方体育学术理论开阔了我们视野,但也让学生陷入一个认识误区。当我们需要把“体育”走出去的时候,“体育”该译成什么?我们的“体育”既表现出 Physical Education,也呈现出Sport,在英语中却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我们又茫然不知所措。举例来说,我国权威期刊《体育科学》英文名称是“China Sport Science”,而《体育学刊》英文名是“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又如西安体育学院译为“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而天津体育学院却译为“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等等。韩丹在《论“体育”》中指出“体育该复位了”。他认为“‘体育被 Sport(s)借走了” 。张军献直接指出“Sports是竞技(竞技运动)不是体育” 。Sport 该译成什么?世界范围内Sport 运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还是与百姓戚戚相关的生活方面,它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体育与运动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教科书对体育的界定也一直存在“狭义体育与广义体育”之说,由此而展开的体育本质的研究也呈现出“教育说”与“大体育观”两种主要观点。为了厘清“大体育”同 “体育”的关系以及概念定义,甚至有学者提出要寻找 “体育的上位概念”“Sport 成为中国体育的总概念”等论断。这些研究现象表面上是东西方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问题带来相关概念应用的混乱,其背后实质是对“体育”中国化进程中的认识存在模糊理解以及没有厘清体育同Physical Education 与Sport 之间的内涵关系。

2“体育”的发展是被赋予意义的中国化过程

从语言学角度讲,每一个普通名词都承载着一个意义。一个世纪以前当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体育”时,如果他不理解这个词所表示的象征或意义,那么这个词语对于他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中国古汉语没有“体育”一词。人们对“体育”的探寻和理解过程,也是“体育”被赋予意义的过程。词语获得意义,是它作为工具或手段使人对新事物获得认识。当“体育”作为进口词汇移植过来后,随即秉承了学校教育的“身体的教育”意义,其内容是“兵式体操”。这些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旧时军队操练的内容,目的是强身健体。这个时期的“体育”获得的意义是明确的,在表现形式上即 “体育”=“体操”,因此一些学者认为 “体育”的前身是体操 。词语命名意义称为概念,然而词语表达的意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词语经过社会发展会有多个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概念的应用普及,人们会对概念的认识赋予新的补充。当一些教会学校把西方一些田径、游泳、球类项目介绍并带入学校,体育慢慢摒弃了“西洋兵操”内容。“体育”所指发生了改变,“体育”内容转向了现代 “运动项目”,这个时期 “体育”还是作为学校教育中 “身体活动和身体训练”的教育。随着西方强势身体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体育有关的身体活动的词语“Gymnastic、physical education、Sport、physical training”等等统统称之为“体育”(这也造成了今天我们认识上的混乱)。“体育”是个日本借词,凝聚着日本文化学者对西方文化Physical Education 的翻译智慧,以及他们对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独特理解。“体育”移植到中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成长,浸没着中国语言文化营养,随着体育实践的发展,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完全演变成表达现代汉语意义的“体育”,这个过程是一个形成中国意义的中国化过程。

3体育同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的逻辑关系审视

31体育同Physical Education (PE)的关系:继承与发展

乔玉成教授2013 年发表《“体育”概念的发生学研究——兼论“Sport ”能否成为中国“体育”的总概念》一文以发生学方法对我国“体育”与“Sport ”“Physical Education”等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作了详细的研究,但遗憾的是乔老师没有详细论证我国体育同Sport、Physical Education之间逻辑关系,也没有定义体育。我国“体育”从词语溯源上讲,应该是“Physical Education”。从概念的意义沿袭上讲,应该具备physical education 所表达的意义。乔玉成认为“尽管 ‘体育是个外来词汇,它的确对应 PE,然而成长在中国的 ‘体育与西方国家的 PE以及日语词语 ‘体育的意蕴有较大差别” 。韩丹等从英汉翻译角度研究指出体育是Physical Education的汉字意译,本义就是“身体教育或身体的教育” 。那么Physical Education 在英文中所表达意义是什么呢?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发展较快。卢梭在《爱弥儿》中首次使用与阐述“Physical Education”的意义:对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儿童Physical Education中得到体现,他强调健康,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对儿童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卢梭从Physical Education 与智育和德育的关系研究中指出,physical education能增强人的智力,能培养人意志以及人的优良品质。Physical Education 的发展,得益于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使Physical Education 作为“身体的教育”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教育的发展加速了Physical Education 的形成,一些教育家十分重视Physical Education 对人的作用,并从教育的角度去认识physical education,并以 “体操”为内容达到Physical Education 的教育目的,并确立了Physical Education 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教学组织、手段、教学内容等体系。如德国教育家古兹姆茨著有 《年轻人健身操》,并推动体操成为国家最具有政治意义的身体教育运动,建立了以体操为内容的身体教育体系;弗雷德里希·路德维希·杨创建了“杨氏体操”;普鲁士教育家施皮斯创建的 “体操模型”等等对physical education 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Physical Education 发展至今,其内涵仍没有多大改变,当前西方体育学术组织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在《世界体育宣言》(World Manifesto of Physical Education)中对PE 的界定“PE 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按一定规律和系统的方式,借助身体运动和自然力的影响,作用于人体,完成身体发展的任务”。我国“体育”作为Physical Education的衣钵传承者,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开始在我国使用,开始时意义是“身体的教育”,其学习内容就是“体操”。基于当时教育救国等原因,内容主要来源于军队中的“兵式体操”,1905 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5]。这说明“体育”开始使用时是以体操为主要内容发展身体的。今天从目前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对“体育”产生时同Physical Education之间的关系界定以及东西方人对Physical Education 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我国“体育”产生时的初始意义。但我国“体育”在演进过程中又吸收了Sport 的价值元素,发展并丰富了其内涵。

32体育与Sport 的逻辑关系:吸收与融合

“体育”同“运动、体操”等词汇都是同时期舶来的。乔玉成研究认为 “运动”一词同“体育”一样,也是日本词汇,是对Sport 一词的意译,较早也有“竞技、竞技运动”等译法。我国学者早期接触“Sport”时有翻译如“斯跑特、斯泡次”等等汉语词语,但这种直译方式缺少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很少人采用,也没有流行起来。根据牛津词典对Sport 注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该译成“竞技运动”较为合适。Sport 起源于英国的“户外运动”,英格兰之所以成为Sport 的摇篮,是因为英国的近代产业革命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Sport 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满足人们劳动之外的身体放松需求,迎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需要。从历史角度看Sport 的萌芽于14、15 世纪,诞生于18、19世纪,快速成长于20世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Sport的含义是“比赛、竞技、游戏” 。从Sport的演进过程来看,美国研究者Ronald B ·Wood 就人类身体活动用金字塔方式从play、game、Sport、work(职业)来演绎Sport 的发展历程,说明Sport 是从play (玩耍)、game(游戏)而来 。同样古特曼在 《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中也认为Sport 从play>game>contest>Sport 而来,论证了Sport 的演进轨迹。从Sport 的内容上看,Sport 早期表现为产业工人和新资产阶级为放松身心而组织的户外运动、娱乐休闲,具有较宽泛的社会活动特点,与欧洲大陆的“体操”存在明显的差别,深受人们喜爱。随着 Sport的流行与发展,Sport 又表现出较强的竞技性和成熟的组织模式,新贵族和新资产阶级为培养本阶级精英的贵族竞争精神和娱乐消遣需要,也把Sport 部分运动项目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加以推广学习。Sport 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融合和吸收功能,世界各地的竞技运动项目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潮流中被Sport 吸收和融合,这些运动项目都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成熟的组织制度、灵活的开展模式,进而融进了Sport 的领域,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催生了职业竞技运动的出现,在现代社会中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经济。对西方Sport 的文化输出传播同physical education 一样,日本用汉字翻译成“运动”或“竞技运动”,既有日本文化的理解,也受中国汉语言文化的影响。这些词语转运到中国后,具有很强的文化生命力,特别是“运动”一词,意义不断引申,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运动项目发源于户外运动,在发展中部分身体竞技项目对人具有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20世纪初一些教会学校很早就引入诸如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以此为手段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逐渐摒弃了过去的“兵式体操”内容,正是这些现代运动项目在我国“体育”演变发展过程中丰富了体育的内涵。

4对我国“体育”实质的审视

“体育”作为一个先进概念搬运到中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从价值角度看,“体育”的价值就是作为手段试图解决当时国人体质贫弱的问题,用体育的手段增强体质,为谋求国家富强、民族的独立服务。洋务运动之后先贤们兴学校办教育,人们认为教育是最先进且有效的改变中国现实的手段之一,这就是“体育”最早为什么出现在学校,而不是在其他地方的缘由。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就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智育、德育一样,只是它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如毛泽东1917 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当时多数人对体育的价值认识。基于当时社会环境,体育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教育价值,体育的价值发挥也在学校。否则,作为一个抽象概念移植到中国, 是很难被理解和传播的。但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汉语中中国化的“体育”概念,从移植到扎根中国文化土壤里成长,随着环境的变化它吸收了不同文化元素,而内涵也在丰富,特别是现代运动项目的技术与规则日趋成熟,丰富了体育内容。现代运动项目融入到体育,注入了体育的生命活力,使体育蓬勃发展。现代运动项目主要是身体竞技内容的项目,作为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一种身体活动,在西方学术界认为这种运动是起源于游戏,是制度化、竞争性的以一定身体运动技能为基础的人类身体活动 。这种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现代职业竞技运动(work)出现,这些职业竞技在今天社会生活中对丰富人们文化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中融入了部分 Sport 项目,这些运动项目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实现教育的载体,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展现出的竞争、协作、拼搏等精神,对人的精神发展也是有重要价值的,是在基于人身体的教育同时也对人的德育、智育方面起着教育作用。马克思认为“人是身心发展的统一体”,体育在发展人身体的同时也对人的精神起着促进作用,“体育”是通过运动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实践Sport 中的各个运动项目,则是通过人的运动关注运动本身呈现出的 “更快、更高、更强”,具有竞技、表演、娱乐等功能作用。过去我们看到的“体育”也好,“sport ”也好,因为都有运动项目载体,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是一样的,理所当然,人们对体育与竞技运动的理解也是相似的,“体育运动”作为一个习惯表达词汇在日常生活也被放在一起使用,也形成了体育的“日常概念”“狭义体育”“广义体育 ”等等各种理解,这主要是过去人们把体育中呈现出来的身体竞技运动与社会实践中呈现出来的竞技运动实质理解成一回事。在我国“举国体制”的体育发展模式下,竞技运动与体育之间界限模糊,特别是很多人把职业的竞技运动也看做“体育”,这里有传统的认识误区。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从价值指向角度看,尽管体育中融进了部分Sport 项目,同社会实践中的竞技运动项目一样,也体现出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但体育中的Sport 是手段,是载体,从价值指向看体育是关注是运动中人的身体教育与发展,而社会实践中的Sport 侧重于关注人之间身体竞技,价值指向竞技、娱乐或运动表演等,价值指向是多元的。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体育更强调教育的各个要素作用于人,人是其中的核心,人是发展的客体,是在主体因素作用下促使人从自然人发展成一个体质强健的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健康体格、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积极良好的社会适应。而社会实践中的Sport 中人是主体的,主动的个体,是人与他人通过身体竞技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由一定的利益所驱动。第三,不是所有的Sport都是实现体育的载体。根据古特曼的《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 中对Sport 的发展演变研究(如图1),Sport 分为智力的竞赛和身体的竞赛 。比如:围棋、国家象棋等项目,这些都是基于智力的竞赛,是不作为体育的内容。只有与身体竞赛有关的Sport 才是实现体育的手段。第四,职业竞技运动不是体育,尽管都有竞技运动项目载体,都具有运动项目的相同运动技术、方法、规则和组织模式等特点,也呈现出竞技、表演、娱乐等特点,但它们是人们的一种职业工作,是Sport 发展的异化,不是体育。

[TP2Q40TIF,BP][TS(][HT5"K]图1游戏、有组织的游戏、竞赛、体育[TS)]

5体育的概念界定

逻辑学认为,科学概念是人们在特定的领域中对事物认识的总结,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模糊的概念将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无法形成准确的含义,因此定义概念要意义明确,必须揭示被定义对象的区别性特征;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等,不能造成“定义过窄”或“定义过宽”等错误。给概念下定义通常采用属加种差即 “被定义项=种差+属”的方式下定义,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有效的内涵定义方法。通过属加种差来定义词项通常要经过两步:首先,必须找出一个属,即包括被定义的那个种的较大的类,接着找出种差,即被定义的那个种的元素与那个属的其他所有种的元素区分开来的性质。

51体育的 “属”概念的界定

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后者的外延并不全部包含在前者的外延中,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种属关系,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种概念,后一个概念是前一个概念的属概念,属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共有本质属性。《体育科学词典》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文化活动”[14]。最新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概论》将体育定义为“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这两个定义都将体育的属概念定为“文化活动”,在哲学中“文化活动”的范畴很大,属于哲学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概念,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在它们之外很难找到比它更大的属了,所以,把文化活动作为属概念,其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人类绝大多数物质文化生产活动和精神文化生产活动。这两个定义都犯了“定义过宽”的问题,即一个定义把本来不属于被定义项的概念外延的对象都包括在该概念的外延之中了。什么是体育的属概念呢?在对体育现象的描述中,不管是在PE 中还是sport 中,体育都是通过身体的运动表达,这种身体运动有别于为获取物质生产资料发生的身体活动,也不是维持日常生活与生理的身体活动,它是以人体躯干和四肢的运动,着眼于身体的空间活动表现,具有较强的感官刺激。无论是学校中的体育教学训练还是社会实践中的现代身体竞技项目,都表现出这一广泛的身体运动特征,根据定义项的外延等于被定义项外延原则,因此笔者认为,“身体运动”适合作为体育的属概念。

52体育的“种差”界定

种差是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或区别性特征。种差呈现出的许多差别能够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谈体育是离不开运动项目的,运动项目是实现体育的内容和手段,如果把运动项目去掉,体育还剩下什么?基于前面对体育的分析,我们认为体育的特有本质属性是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开展的,以身体发展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体育之所以是体育,其最终价值指向就是以身体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把体育作为一个整体认识,运动项目是骨架,身体发展是血肉,其价值指向则是其灵魂。体育的逻辑起点是人,而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持续的发展过程,从人的出生到死亡,从自然人走进社会人,从一个片面发展的人走向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人的一生都是处在一个发展过程中,体育是促使人向人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积极靠近的过程。这种内涵认识不仅摆脱了过去的“狭义体育”的认识,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打开对体育的认识。

53对体育的定义的讨论

杜威认为概念的意义是:①鉴别的工具;②补充的工具;③把一种事物纳入一种体系的工具 。本文对体育下的定义是:“体育是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发展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身体运动。”概念的鉴别功能表现为辨析事物的本质与概念的内涵是否符合。逻辑学认为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方面,是稳定的、深藏的、比较深刻的、单纯的特征。毛泽东说:“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到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作为入门的向导,一旦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研究方法。”判断一个现象是不是体育,根据该定义,“体育是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发展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身体运动”这一区别特征作为判断该项身体活动是否属于体育的范畴,运动项目作为体育复杂现象的载体,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竞技性的身体活动,具有稳定性、单纯的特征,而身体的发展则是体育深藏的、比较深刻的区别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身体与灵魂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身体的发展最终是促进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体育的最终价值指向,是对身体发展的认识的升华。对于诸如杂技、舞蹈一些身体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区别特征则是不以身体发展为目的,而是通过身体运动以展示身体的艺术表现为特征,进而达到表现生活、思想与情感。舞蹈与体育的近似性,在发展方向上部分舞蹈走向竞技与健身,使舞蹈成为体育的一部分,具有了体育的元素,我们称之为“体育舞蹈”。职业竞技运动也不是体育,职业竞技运动是一种职业工作,是身体竞技运动的“异化”,尽管这种工作表现出竞技性、娱乐性、可欣赏性,但是却是运动员获取高额报酬的工作表演。许多人把职业竞技运动误认为体育,正是被其表面的绚丽特征所迷惑。

6结语

理解我国 “体育”及其概念意义,必须厘清体育同Physical Education 与Sport 的关系以及我国体育自身发展演变问题。对于我国体育的概念问题,目前的教材和教科书一直沿用的是过去的定义(大体育观),汉语词典多年来也没有修订过,其解释已经不适合今天体育的发展。我国体育科学学会以及相关学术分会应该承担这一责任与义务,组织和呼吁体育界学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学术争鸣与交流,统一对体育的相关问题认识,而不能放任自流。本文就体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性研究,并尝试界定了体育概念 ,希望激起青年学者研究体育基本问题的热情,解决我国体育学术界体育研究的困惑和纷争。

参考文献:[HT5"SS]

[1]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9-10

[2]韩丹论“体育”[J]体育科学与研究,2011,32(5):1-9

[3]张军献寻找体育的上位概念——中国体育本质探究的症结 [J]体育学刊,2010,17(2):1-6

杨文轩体育原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6-16

[5][JP3]谭华体育本质论[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1-10[JP]

[6]毛泽东体育之研究[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a27a7f01000748html,2007-01-19

[7]乔玉成“体育”概念的发生学研究——兼论“Sport”能否成为中国“体育”的总概念[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2):1-17

[8] A 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1698-1699

[9]罗纳德B·滋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学问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5-6

[10]谷世权体育理论与体育史论从[M]北京:当代出版社,2011:135-140

[11]熊欢身体、社会与体育——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体育[J]体育科学,2011,31(6):81-86

[12]陈波逻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82-291

[13]欧文·M·柯匹,卡尔·科恩 逻辑学导论(第1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5-145

[14]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5-266

[15]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36

[16]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95-107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体育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