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

2015-05-27杨园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初中语文

杨园

摘 要: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77-01

语文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以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现将在教学中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其实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再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语文教师要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2、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另外,搜集一些课外阅读篇目,让学生多方面的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再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气候无常”、“雾霾”、“沙尘暴”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3、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眼中、心中的宝贝,平时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娇纵的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迫在眉睫。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亲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数,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荷叶·母亲》、孟郊的《游子吟》等,这些文章里面都传达着一种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对父母那份深深的爱。继尔,让学生回想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与关爱,从而教育他们“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

总之,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

1、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2、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学生在整个作文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感悟,必然会触发各种情感,对所写事物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因此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3、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初中教材中还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雕琢璞玉的我们,也是探究教学育德功能的“弄潮儿”,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才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主动地位,既能同学生融成一片,感染、打动学生,又能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如果说游泳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下水牎师生同泳”,那么教学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这时也就达到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教育藝术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