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27甄亚丛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职

甄亚丛

摘 要:我国当前的中职教育正处于转型期,生源质量不佳、学习习惯差,但是中职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在分析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39-01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好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我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就是如此:理论课上,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做练习”,学生上课的热情低,参与活动较少,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上机课,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一遍,学生跟着操作一遍,几分钟后就没有兴趣,开始玩游戏。这种授课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次性传授大量信息以及提高授课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主动参与活动较少,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中职学校学生的状况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佳、学习习惯差。他们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自学能力都很强,能举一反三,而有些学生基础较弱,对知识的领会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教学内容太浅,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

针对以上状况,笔者认为对中职计算机课堂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很有必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操作中,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1、准备阶段

(1)教师备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教学形式,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2)科学分组

笔者以本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研究,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每个小组成员4—6个人,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差异、性别差异、兴趣倾向、协调交往能力等进行合理搭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分组之后还要确定小组长。

(3)成员分工

任务开始之前,笔者要求各小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的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监督员,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等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从不同的角色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实施阶段

(1)前期引导

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合作学习,学生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所以笔者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气氛先活跃起来。再布置任务,强调角色,这样学生自然就成了学习的主体。

(2)小组学习

在布置好任务、各小组成员找到自己的角色后,就可以协作学习了。例如:在学习《组建小型局域网》一课时,基础好的学生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投向了集体、投向了长远,合作意识增强。

(3)過程调控

在小组成员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有效的控制整个过程,这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要要参与其中,实时调控、指导。针对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以便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

三、反馈阶段

1、成果展示

小组代表演示,介绍实例的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也可以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同时,小组代表也将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本组内同学可以提供帮助,共同讨论解决。这样既增强团体意识,又给每个小组成员发言锻炼的机会。

2、效果评价

每个小组在展示自己的成果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做出小结和评价。期间既要关注各小组的团体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人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在“过程评价”中,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在不断地评价和反思中,各小组成员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职计算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力求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自身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发和利用了课堂教学系统的参与者,其中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全面的合作关系,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6):41-42.

[2] 付伙强.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4] 张华周.初探计算机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科技信息,2008(8).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职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