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2015-05-27李婷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下阕橘子洲蓬勃

李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26-01

一、导语设计

大家印象中的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一个思想的引领者

一个卓越的文学家

一个坚定的革命家

一个普济众生的神

这是建国之后的毛泽东。那么年轻的毛泽东又是什么样子呢?从他的《沁沁园春·长沙》中就可以窥见一角。

二、品读鉴赏

1、了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2、诵读欣赏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三、诗歌鉴赏

1、研读上阕,分析鉴赏

(1)开篇三句交代了什么?

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人物(独立),以天、地、人三才开篇,境界开阔,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胸襟

(2)哪个字概括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整体特点?

明确:“竞”,它显示出了秋天生机勃勃,有着强健的生命力。

(3)上阕的湘江秋景图,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空间上

山上的层林——山势绵延,树木深茂,色彩浓艳鲜明

江中的百舸——河水丰盈,船只众多,感觉昂扬奋进

空中的雄鹰——天空开阔,秋高气爽,飞翔雄姿矫健

水底的游鱼——江水明澈,秋水长天,游动欢愉自在

状态上

静态美——火红的枫林,碧透的江水,色彩绚丽

动态美——争流的百舸,飞翔的雄鹰,欢愉的游鱼,强健雄壮

这些意象,一反传统秋词的萧瑟凄凉,而是广博,宏伟,雄峻,绚丽,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4)过渡衔接

面对如此壮景,诗人自然而然发出了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是这片大地的主宰?这让我们想到了毛泽东的另外一首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么,谁是英雄?

2、研读下阕,分析鉴赏

(1)下阕写了哪个时间的事情?

明确:寻找关键词“曾”“忆往昔”

(2)下阕描绘的主体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在做什么事?

明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年华正美,才情正盛,壮志满怀,甚至把“万户侯”这个古代文臣武将的最高追求看做粪土一样,他们把拯救中国、拯救民族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

(3)结尾三句体现了一種怎样的精神?

明确:“击”,“遏”,一种强劲的力量扑面而来,这种力量不仅来自身体,更来自精神,这是为了主宰个人命运,为了拯救民族未来,上下求索,青春的激情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支配下完善着人生的责任和价值观。

四、生命的强劲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品读这首《沁园春》,你会发现,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表志的诗,更是一首生命的颂歌!

万山,不寂寥,“万山红遍”,是舞动生命的火焰!

层林,不冷寂,“层林尽染”,是用经霜的色彩斑斓竞相绽放生命的华彩!

万物,不凋谢,“竞自由”,是自由自在的生命律动,是自由自在的生命境界,是自由自在的生命的振奋精神!

人,不消沉,“同学少年”,是年华正美、才情正茂的青葱岁月,是“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于水火”的蓬勃的精神力量!

现在,让我们重读这首诗,体悟诗歌中蓬勃的

生命力、高昂的青春激情!

教学反思: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还在于让学生从中得到了怎样的精神修养。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学生知道:岁月是有颜色的,青春也不只是一个生理的概念,它应该是梦想、激情、责任,是我们在以后岁月回忆起来无悔的笑容。本词当中意境的宏阔、生命的蓬勃正好可以体现这一点。所以,我弱化了这首词的政治色彩,而是把它当做一首生命的颂歌来讲解,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下阕橘子洲蓬勃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万物才会蓬勃生长
凝聚为民履职的蓬勃力量
无人机告白
野草的生命同样蓬勃
素材积累·词语
橘子洲头(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