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5-05-27张友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计算小学数学

张友林

摘 要: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实用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技能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计算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学习项目,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一年级阶段是学生计算认知、计算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认知、计算习惯,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14-01

一、运用直观教学,促进学生对于数字的认知

一年级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于理论性、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理解较为困难,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步骤的规划,多运用直观教学,运用实物演示来加深学生的数字认知,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养成。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而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饮料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饮料,另一盒里装了5盒饮料,想一想,怎样装饮料更容易看出饮料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饮料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8加几的数学计算、18加几的数学计算,引导学生运用直观的实物演示来促进他们对于数字计算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老师适时的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例如9+1、8+2、7+3、6+4、5+5都能够“凑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抽象的計算方法。

二、注重生活实践,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感知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素材源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影子,数学知识也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契入点。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综合感知。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不然就会显得呆板无味。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2、3、5这几个数字的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就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多对比、多比较,例如谁的年龄对谁大多少、谁的年龄比谁小多少、谁的身高比谁高多少、谁的身高比谁矮多少等等……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的综合对比、学习,运用生活实践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认识度,提升他们的计算有效性。

三、加强习惯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综合能力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情感认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数学计算习惯的培养,以便能够促进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往往还没有建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例如在教学“凑十”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复述哪些数字可以进行“凑整”计算。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知识的时候,有学生就发现只要记住了8比5多3,那么5就比8少3,减数和被减数同时增大或者减小,他们的差都是一样的,例如9比6多3、7比4多3……对于学生的发现,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表扬,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基本的计算实践操作,例如在平时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买东西总共要花多少钱、至少要带多少钱,在买完东西的时候也要知道付了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等等,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以便能够逐渐的消灭知识盲区,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总之,在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于学生数字感知、数学感知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多实践、多运用、多思考,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数学计算技能。

猜你喜欢

计算小学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