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2015-05-27张益丰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张益丰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促成教学过程双向沟通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有助于推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的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01-0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点明了课堂提问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要和孩子的认知水平相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前,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有的教师紧跟着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都耷拉着脑袋。显然这个问题过大,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情。而有经验的教师不急于提出问题,而是将问题分解成为两个:①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②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提问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问题的内容要落在学生兴趣点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和吸引力,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小白兔、小猴子、小狗三种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同学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猴子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问题的出现要落在提问最佳时间上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要把握时机。为了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反映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角度去找准时机。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机。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何時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先让学生在左手上放一枚两分硬币,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对比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枚两分硬币有多重?并称一称,知道了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克和1千克谁重?重一点点还是重很多?最后猜想克和千克的关系:你认为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并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1千克里有1000个1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问的覆盖面要考虑到同课堂内所有学生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再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理解能力。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将自己变成冷面的法官,而应充当细心诊断的医师,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和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的评价不要过于强化对与错,而要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你们还能补充点什么……?”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灵魂所在。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