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数学

2015-05-27刘莉莉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究思维

刘莉莉

摘 要: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练习因机械重复或难度不适,而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开放性练习是指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且往往具有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全具备等特点。

关键词:中学数学;练习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5-0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獲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验性学习”它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生活——体验“活数学”

数学教育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作为情景导入,更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脱离生活的数学,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有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从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因此,要想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数学随着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学到有价值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是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2、用数学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于活力与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现实生活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引导学生用数学问题解释生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新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也证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学生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玩数学”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结合内容的需要,有序地开展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互动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互动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学好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它不仅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知、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说,有机会说,有时间说。

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五、开放练习——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练习因机械重复或难度不适,而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开放性练习是指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且往往具有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全具备等特点。这种练习使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机会,通过多种答案得出或有别于他人的解法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