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

2015-05-27王海鸥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低年级培养

王海鸥

摘 要: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语文课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教学时间也有限,课堂上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知识认知由陌生到熟悉的全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00-01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语文课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教学时间也有限,课堂上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知识认知由陌生到熟悉的全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教给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时要做到:读、画、查、思、写五点。其次,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再次,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运用评价手段,提高预习效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语文课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教学时间也有限,课堂上已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知识认知由陌生到熟悉的全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预习充分、合理、有效,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去解读教材,预设课堂。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掌握一些已有知识,为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预习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教给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

教给学生预习时要做到:读、画、查、思、写五点。

读:即朗读课文。这是预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语文学科的预习应以读为核心,读是真正的预习。学生必须明白: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再读课文时,要求读得流利,自己觉得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好就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尝试着把课文读的有滋有味。

画:就是画出生字,生词,重点句或不懂的字、词、句等。还要画出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或几个小节。

查:即查字典、词典、电脑及有关课文的资料。

思:几思考课后有关的内容,主要指课后思考题。

写:就是写出生字的读音、组的词(最好鼓励学生组成语句),主要内容和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生字组词要求学生写在书上的课后生字表旁边。疑难问题可以写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从插图中质疑,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出质疑。

这五点在实际运用中,又有所侧重的。低年级时注重“读、画、思。”每一篇课文在布置预习时,侧重点又不相同。 比如:我在布置预习《四时田园杂兴》一课时,我让学生注重了“查”这一点。我是这样布置预习作业的:(1)查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搜集作者其他的古诗。(2)查字典,词典,理解不懂的字词。(3)查找与本诗主题相类似的诗。在上课时,我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检查预习情况,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有的说:“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范成大是宋代诗人。”有的说:“我会背诵他写的《夏日》。”有的说:“我还知道有关劳动的古诗。”二年级的孩子能查到这么多的知识,说明他们真的去做了。这样,通过预习,学生掌握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学《七子之歌——澳门》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查找课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做铺垫,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还降低了课文学习的难度,体会作者将澳门比作孩子的用意,使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

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检查可以纠正预习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对于预习中出现不动脑去照抄等现象,注重正确引导。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除此之外还要定期交流预习心得,让学士尝到甜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四、运用评价手段,提高预习效果

评价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所以学生每次的预习作业,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恰当使用评价手段,学生参与积极性会很高。

在班级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把学生在预习中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和图片,书籍放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让学生互相阅读,欣赏。这样,不仅使学生资源共享,丰富视野,更会使其受到鼓舞。在下次预习活动中就会更加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实效。

猜你喜欢

低年级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