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5-05-27洪祖全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数学教学初中

洪祖全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还能够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入手,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74-02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初中阶段是感性数学向理性数学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数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最佳途径。然而,在目前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量、轻质量。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互动,但是部分教师错误地将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课堂活动丰富性的标准,而没有将问题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在大量低质、无效的提问下,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只能忙于应付和回答,使得学生无法获取完整的知识。

2、问题过于肤浅。一些教师习惯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非此即彼的问题,并用“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问话结束问题。这类过于肤浅的问题让部分学生处于猜测、跟风的回答状态,而没有真正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3、提问没有顾及全体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喜欢提问那些表达能力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而没有考虑到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这使得落后的学生对提问心不在焉,不会积极去思考问题,他们普遍认为教师不重视自己,久而久之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提问评价缺失。评价是课堂提问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鼓励性的评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回答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没有对学生思维过程给予有效评价,而只是关注了学生思维结果的正确性。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提出高质量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的质量,把握好问题的“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首先,教师要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并且还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要选择好提问的角度,善于从某一类问题的联系点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再次,教师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而放弃主动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自由讨论、师生交流等途径解答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解,则k应满足什么条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而后,教师将该问题改为:方程 有实数解,则k满足什么条件?这时有的学生说这道题的答案与上一道题的答案一样,也有的学生说当 时,方程有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道题的答案,最終学生达成共识,认为这道题应分类讨论:当 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当 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所以 ,与第一道题的答案不同。

3、设计梯度问题。课堂提问应立足于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应设计具备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提问一些基本或浅显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提问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开拓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例题讲解中,已知等腰 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任一点,DE∥AC,DF∥AB,如图1所示。教师可提出以下具备梯度性的三个问题:问题一,在这个图形中有你熟悉的数学图形吗?问题二,若点D在BC边上移动,图中那些量是不变的?问题三,点D在BC边上移动过程中,DE与DF的和是否不变?针对这三个问题分别请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成绩中等以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使学习活动完成由易到难的过程。

4、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创新课堂提问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学生互问等多样化的提问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学习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多方向去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5、及时给予评价。教师要有理有据的讲评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将归纳、总结、讲评作为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在评价中,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迅速找出“症结”,作出积极反应,为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答案提供有效的信息。若学生回答完整、正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适当的赞许;若学生回答不完全,教师则要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并用启发、善意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赞美学生的闪光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使全体学生均有机会回答问题,进而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干超.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2] 赵文杰.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34).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数学教学初中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