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探析
2015-05-27陈善燕
陈善燕
摘 要:中职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中职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中职语文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内外的知识积累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表达能力;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25-02
长期以来,在教学压力及学生基础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生的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几乎成为影响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而当前弱化了表达能力教学的中职语文教学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不难想象。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当前,有相当多的中职学生表达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发言胆怯、表达空洞、主持不离稿、会客不言语、说话无中心、层次不清、词不达意、表意不明、逻辑无序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字词句结构的学习,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成"哑巴"语文教学的怪圈,语言文字的功能性教学没有得到体现,而一言堂常常导致学生只听不说,或不愿说、不会说,潜移默化的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重专业技能培养,轻文化课程教育是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由于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很多学校将全部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殊不知,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及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种轻视文化课程的做法必然会限制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间的矛盾
在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是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学生一旦进入学校,就集中精力学习以取得更高的考分,而素质教育则被严重搁浅,知识技能等比较实用的个人素质被抛弃,虽然有的教材对这方面也有所补充,但在主观意识上仍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形同虚设,导致中职学生表达能力的教育得不到重视,表达能力长期无法提高。
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表达能力的措施
1、让兴趣成为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动力
浓厚的朗读兴趣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会使学生真正地愿意朗读,喜欢朗读,因此,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是开展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有效创设各类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邀请学生为多媒体配画外音,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等等,从而让学生真正乐于朗读、勤于朗读。在此基础上,还要科学安排时间,确保学生有时间深入进行阅读,语文教师还要着力开展示范性朗读,要以饱满的激情、恰当的语调、合适的节奏进行示范,规范、有效地运用语言艺术,读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最终不仅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真正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从最基本字、词、句、段入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学校由于其自身特点,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淘汰者,与普通高中学生在基本素质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语文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当学生一入校便要求其进行课前演讲和自我介绍等,其实这时的他们连站起来流利的朗读一篇课文也行都不会顺利完成。这时教师要求他们演讲等等,都只是徒劳的,根本起不到锻炼的目的。此时,语文教师应该降低要求,从最基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从最基础的字、词、句、段开始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多听,反复去锻炼学生开口朗读的能力,让他们能开口、敢开口。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将口头叙述、问答作为重要的训练科目
中职语文课堂上,在进行口头问答时,学生处在被动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回答之前要先弄清"问了什么",然后再寻求与问题所求答案相同的回答,做到"答如所问",要体会提问者的提问意图,提问者想得到什么类型的答案,避免答非所问。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向他们发问,"逼"他们发言,不断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在进行口头问答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全面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能算"得体"。还可结合作文训练使口头表达与作文练习分步进行,在写作前,要先教会学生审题、立意,打开学生的思路。
4、通过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讨论、辩论是更加高层次的表达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与表达能力。讨论可分为课内和课外讨论,课内讨论可由教师引导,而课外讨论则可由学生自行主持。课内讨论的议题是狭窄的,而课外讨论的议题是宽泛的。课内讨论发言人数有限,而课外讨论则可做到人人发言。教师引导的第一步在于讨论题,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的讨论题,如"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开展好课外活动?"、"如何看待人才市场"等。第二步在于选择主持人,必要时也要指出讨论线索。第三部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将自己的想法与见闻说出来。当前,辩论会在大学校园中颇为流行,中专语文教师也可以尝试组织一下。正反双方的同学就同一问题如"中职学生的服饰"、"一专与多能"、"金钱与友情"、"理性与感性"等。要求辩论者要现想现说,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理有据的进行辩论。需注意的是,辩论会组织较为复杂,教师应让学生做好一定的准备,指导学生查阅辩论内容,明确辩论规则,教师与同学应担任评论员角色。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今后从业带来新的机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将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表达技巧更具适应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纪朝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2] 周銀换.浅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3] 黄新美.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中职生"说"的能力[J].海峡科学,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