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kV交流架空配电线路电场计算分析

2015-05-27何大猛

电气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相位角相角场强

耿 恒 何大猛

(1.云南电网公司红河供电局,云南 红河 661100;2.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成都 61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10kV 配电线路成为了城市配电网及市郊电网的主要部分,同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1]。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2-5],对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6-8]。准确计算10kV 架空配电线路下方电场分布可以为配电线路的设计和电磁环境安全分析提供理论参考。因此,进行10kV 交流架空配电线路电场计算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计算10kV 交流架空线路典型排列方式:水平排列、三角排列、垂直排列、双回垂直排列等4 种排列方式下导线表面电场和线路下方距离地面1m 水平线上的电场强度。

1 10kV 输电线路的基本参数

根据《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9],10kV 交流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可以采用截面积为 150~240mm2的导线,因此本文选用LGJ-150/20,档距为50m,导线最小间距为0.65m,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为6.5m。10kV 交流架空配电线路的水平排列、三角排列、垂直排列,双回垂直排列等四种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10kV 交流配电线路导线排列方式

2 工频电场强度计算

2.1 导线表面最大场强及对应的相角

建立二维交变电场计算有限元模型[10],给A 相导线施加激励的幅值为8.164kV,相角为0°,作为参考角度。B 和C 激励幅值和A 相一样,相角依次滞后120°。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可以得到各导线表面的最大场强Emax,及最大场强是导线对应的相位角,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各种排列方式下各相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及对应相角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

1)每相导线表面的最大场强出现在此导线电压到达峰值的时刻。

2)单回线路边相最大场强小于中间相的最大场强,即导线表面的最大场强出现在中间相导线电压到达峰值时刻。

3)由于双回线路换位的影响,双回垂直排列导线表面的最大场强出现在最下端的两根导线表面,即C1 和A2 导线表面,且它们的最大电场强度值一样。

2.2 线路下方距离地面1m 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

通过表1可以知道相角分别为0、120°、240°等角度时A、B、C 三相导线表面电场最大,因此计算了相角分别为0、120°、240°时距地面1m 处水平线上,以导线为中心向左右延伸20m 范围内电场分布曲线如图2至图5所示。

图2 水平排列下,不同相位角时距离地面1m 处 电场强度分布曲线

从图2的电场分布曲线可以看出:水平排列情况下,相角为0 和240°时最大场强值最大,值为65V/m,分别出现在A 相和C 相导线正下方位置。相角为120°时最大场强为29.5V/m,出现在B 相导线正下方位置。

从图3可以看出:三角排列情况下,相角为0和240°时最大场强值最大,值为50V/m,分别出现在A 相和C 相导线的正下方位置。相角为120°时最大场强为48V/m,出现在B 相导线的正下方位置。

图3 三角排列下,不同相位角时距离地面1m 处 电场强度分布曲线

图4 垂直排列下,不同相位角时距离地面1m 处 电场强度分布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三角排列情况下,相角为0、120°、240°时最大场强值分别为88V/m、36V/m、52V/m,出现在导线的正下方位置,即当C 相导线电压值最大时,导线下方的场强出现最大值。

从图5可以看出:双回垂直排列情况下,当相角为120°时出现最大场强为54V/m,位于双回导线的中间位置处。当相角为0、240°时的最大场强值一样,为26.4V/m,分别位于回路1 和回路2 的正下方。

图5 双回垂直排列下,不同相位角时距离地面1m 处 电场强度分布曲线

3 结论

通过计算各种排列方式下导线表面电场及距地面1m 处水平线上电场分布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单回线路中间相导线的Emax比边相的Emax大,且垂直排列方式时导线表面Emax数值最大,而倒三角排列时导线表面Emax最小。

2)单回线路各种排列方式下距地面1m 处水平线上的电场都会在相角为240°时出现最大值,其中垂直排列最大场强值最大,水平排列最大场强值居中,三角排列最大场强值最小。双回垂直排列时,最大场强出现在相角为120°时,但比单回垂直排列的值降低了。

所以建议单回布线时最好采取倒三角排列方式,这样既能保证导线表面电场不会过大而损坏绝缘,同时也保证了导线下方的电场强度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1] 邬雄,聂定珍,万保权,等.交流特高压输电环境影响问题的基础研究[R].武汉: 武汉高压研究所,2001.

[2] 李景禄,曾祥君,杨廷方,等.配电网接地选线方式的研究与探讨[J].高电压技术,2004,30(2): 22-23.

[3] 万保权,邬雄,张业茂,等.750 kV 单回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J].高电压技术,2009,35(3): 597-600.

[4] 刘振亚.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 方瑜.配电网络过电压[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6] 王勤,杨敬梅,张欣,等.两北750kV 输电线路工频电场模拟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31(5): 34-36.

[7] 李蓉,蒋忠涌.超高压送电线路下方空间电磁环境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0,24(2): 118-122.

[8] 封滟彦,俞集辉.超高压架空输电线的电场及其影响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 10-14.

[9] DL/T 5220—2005 10kV 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2005.

[10] 王仲奕,马志瀛,顾沈卉,等.550kV SF6绝缘电流互感器的电场计算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32(z1): 71-74.

猜你喜欢

相位角相角场强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开封地区健康成人相位角及其影响因素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相位角对容性耦合电非对称放电特性的影响∗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
配电网30°相角差线路不停电转供方案探究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控制相位角问题分析
基于DFT的同步相量相角测量改进算法研究
基于相角差的绝缘子表面污秽受潮检测系统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