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要体现美育渗透

2015-05-26刘恩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荷塘文学作品意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理解能力不好,不会分析问题是学不精其他科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那些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陶冶情操美,塑造心灵美,完善人生美。下面就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一、生动的语言美

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此话很有道理。那么文学就是语言艺术的表现,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情境、形象和情节所构成,而语言成其为最基础的形式。只有语言才能谈得上创造意境和塑造形象。我们若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语言,就无从谈起欣赏作品的美,就很难懂得美的感受。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文学作品的美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美的纽带,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文学作品语言美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很多种美,比如从外显与内蕴来看,它有形象美与含蓄美之分;从语言的风格来看,它有朴素美与华丽美之别;从表现的目的来看,它有主题美与声情美的差异。还有其他的建筑美、音乐美和意境美。等等。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语言是最美的。它在语言上有很多动词用得非常美,还有叠词的使用,还有那些比喻句的使用。那么最美的应该算是通感修辞的使用,是比较典型的了。比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是黑白相间的画面,这视觉形象如何呢?作者把它移植到了听觉上,好像听小提琴名曲一样,这样就把月光令人恬适而惬意的感觉写出来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遂美感。学习语文,必须要欣赏语文的语言美,这样学生就能得到最大的享受美。

二、鲜活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中人物都具有永久的典型人物艺术魅力,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不能忽视对人物形象美的教育。哪怕是反面人物也从中能让学生感到他们的可恶,深表痛恨,也会同样体现出美学的思想,至于正面人物给学生的爱更是无可置疑的了。如水生嫂是那样的善良、清纯,是白洋淀里的一朵荷花;翠翠是边城湘西的爱情女神,凄美而古老,作品中塑造了这样一个个同命运抗争的或刚烈或凄美或清纯或进取的妇女形象,她们的爱情和个人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坎坷命运史和婚姻幸福观。施耐庵笔下的反面人物镇关西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鲁达形象正是靠镇关西的反衬,越发显得耀眼,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三、优雅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情怀。意境是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生活、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和“景”的结晶。语言的竟境美在于通过具体的有限的形象,激起人们的想象,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意境要体现在将学生引领到作品的艺术境界里,让他们能够在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品读精美文段,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美、体验美,甚至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创造美。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对“荷塘”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是多美的景色啊!那田田的荷叶,朵朵的荷花,缕缕的清香,溶溶的月色,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透着一种离奇的意韵。学生怎么不会鉴赏到委婉含蓄中所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啊。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到处都是美文,学生处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美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始终,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刘恩博,吉林省扶余市第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荷塘文学作品意境
小荷塘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热闹的荷塘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荷塘
荷塘三记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