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三春”的作用
2015-05-26张红
张红
内容摘要:《林黛玉进贾府》中迎春、探春、惜春虽然着墨不多,但为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起到了很好的映衬、陪衬和反衬的作用。
关键词:映衬 陪衬 反衬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其中的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重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当然已有全面的分析。而对其中“三春”一一迎春、探春、惜春的作用,却少有探讨。从全篇来看,“三春”在文中虽然着墨不多,“只见其形,不闻其声”,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
一.为林黛玉作映衬与比较。《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自然是重要人物,贾氏三姐作用之一就是映衬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去世以后,为什么会投亲寄居贾府?就是因为她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女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下,方来贾府“依靠外祖母及舅氏三姐妹”因此可以说,形貌俊美,性情淑静的贾氏三姐妹的出场,虽然“只见其形,不闻其声”,也正是为黛玉进贾府原委作了铺垫与说明。其次,描绘“三春”的美貌与表现林黛玉的美貌作了比较。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一番夸赞之辞,是突现林黛玉之美的。但是,如果没有前文的对“三春”美貌的描写,王熙凤的这番话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者也会感到突兀了。由此可见,对只见其形的“三春”美貌的描写,作为林黛玉美貌的比较之笔,是必不可少的。再次,为林黛玉进贾府的心态作铺垫。林黛玉进贾府的基本心态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心态,固然是其寄人篱下的心理反映,但我们从另一角度再深究一下,这又何尝不是伦理道德,特别是大家闺秀之道的教化所造成的?而在恪守闺秀之道方面,“三春”便是典范的了。我们看文中“用餐”一段的描写,便看明白:“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在此,林黛玉和“三春”的矜持谦恭是何其相似!仔细揣摩,贾氏三姐妹这一群体形象,用来映衬林黛玉进贾府的心态,是颇有深义的。
二.为王熙凤作陪衬与烘托。王熙凤是一个强势的女人,事事处处要高人一等,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机会当然也不会放过。作者在这一章节中用贾氏三姐妹作为陪衬,很好地突出了王熙凤的性格。因为王熙凤与贾氏三姐妹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地位,作为辈份相同的姑嫂,她们本应是地位平等的。然而王熙凤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她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的性格天生泼泼辣辣,风风火火,人称“凤辣子”。作者要突现王熙凤的这种特殊身分和性格,以贾氏三姐妹为陪衬,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妙笔。“三春”出场后,作者虽对其形貌也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然而对其语言描写几无点墨。三姐妹除了必需的与黛玉“见了礼,互相厮认过”之外,便不多言,恭肃严整地侍坐在贾母身旁,真可谓“只见其形,不闻其声”。而王熙则恰恰相反,她是“未见其人, 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只一句话就看出了她的性格。见了黛玉,王熙凤妙语连珠,极尽巧舌快嘴、左右逢源、长于机变之能事,王熙凤的特殊身份及泼辣性格,便显得十分鲜明突出。
三.为贾宝玉作反衬与对比。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贾氏三姐妹作为反衬理所当然。贾宝玉是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反对封建束缚,蔑视世俗,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作者要刻画这样一个叛逆形象,当然需要用循规蹈矩的贾氏三姐妹作反衬与对比。贾氏三姐妹不苟言笑,矜持庄重,就连在自己老祖母居室用餐,也要告座而就位;而贾宝玉则处处表现得无拘无束,随意胡言乱语,疯疯狂狂,连通灵宝玉都敢在贾母面前一摔,吓得众人一拥挣着去拾。贾氏三姐妹与贾宝玉,同为贾府兄妹,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接受相同的教育和熏陶,一同识字,一同玩耍,一同做许许多多的事情,本应有太多的相同点,事实却相反,他们性格迥异:一是驯服安分,一是离经叛道,两相对比,相互衬托,如此描写人物,便使得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分外鲜明,主要人物的特点得到了突出。
综上所述,《林黛玉进贾府》中“三春”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并不少。深入分析贾氏三姐妹与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关系,就不难理解曹雪芹的匠心独运。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endprint